学院在全省“大思政课”一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汇报发言(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院在全省“大思政课”一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汇报发言(全文),供大家参考。

学院在全省“大思政课”一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汇报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学院依托区域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了全国首家以**红色历史为主要内容的校内红色文化育人基地——红馆,从思政元素挖掘、育人模式创新、赋能新时代三个方面,将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政元素灵活运用到“立德树人”全过程。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红育人,挖掘红色资源中宝贵的思政元素

**学院以创建“红色育人”品牌为中心,以红色文化基地为依托,从**红色资源中挖掘思政元素,讲好城院故事、**故事、中国故事。

一是建设红色文化育人场馆。红馆始建于2019年,总面积1200平方米,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从苦难到辉煌的革命历程为主线,弘扬“忠诚坚定、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红色文化。截至目前,红馆已获得省国资委授予的“**省属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14个基地称号。

二是打造红色文化育人队伍。红馆是**博物馆校园展厅,与**党史研究院合作共建,聘请国内知名党史专家担任顾问,成立**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中心,配备红色文化专业教师和研学实践专员22名,邀请知名主持人、“五老”人员8名担任兼职讲解员,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是丰富红色文化育人内容。学院将《**红色文化》列入思政必修课,设计开发了“学科性+专业性”相融合的课程标准,创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红色任务、红色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形式,让红色力量赋能专业学习,助力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近5年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50余项,获奖900余人次。

二、沉浸体验,打造红色文化育人模式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学院致力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模式创新,建立红色育人长效机制。

一是创新形式,让红色育人“活”起来。针对大中小三大类学生群体,开发红色研学课程26门,设计参与式体验活动36项,构建“沉浸式情景模拟+参与式体验活动”的红色育人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红歌演唱、话剧演出、故事讲演、作品制作、竞赛闯关等生动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

二是搭建平台,让红色育人“热”起来。延伸课堂链条,学院成立党委讲师团、青年宣讲团,成立学习社、红馆讲解员和红色诗歌朗诵社团三个学生社团,近三年,组织开展专题宣讲56场,组织“学党史 知党情 感党恩 跟党走”等全校性主题教育18次,师生参与2万人次,“城院大讲堂”成为最受师生欢迎的活动品牌。

三是联动耦合,让红色育人“动”起来。师生走出校园,寻访抗战老兵、赴**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将红歌、宣讲送进社区、学校、养老院,开展为环卫工人献爱心、为社区业主检修家电、为**马拉松志愿服务等活动300多次,“活动的思政课”赋能城市经济发展。

三、辐射引领,红色资源赋能新时代“大思政课”

用红色资源赋能新时代“大思政课”,善用红色资源,将思政课堂与现实紧密结合,与时代同频共振。

一是屡创佳绩,擦亮“红色品牌”。优良的红色基因孕育了优秀的红色工匠,学院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30多个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荣获“全国节约用水知识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作为全国唯一学校代表在水利部总结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二是服务培训,点燃“红色引擎”。学院与**和**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共建长效机制,与**省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小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承办红色文化专题培训2000多人次,接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教育活动4000多人次,开展大中小学生红色文化研学5万人次。

三是示范引领,激活“红色动力”。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50余名教师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席技师等荣誉100余项,培育全国技术能手14人、**省技术能手55人。**学院红色育人模式得到中国教育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广泛关注,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会上 汇报 推进 学院在全省“大思政课”一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汇报发言 学院在全省 思政一体化建设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