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艳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18个学习任务群重构了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站在语文课程设计的层面,把学段目标、教材内容与具体学情联系起来,根据“学习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通过融入、析出与建构三个环节,完成对单元内容的二度开发和整体设计,构成以学习任务为驱动的系统化设计来组织教学,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研读教材,深度融入
1.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教师教学用书》中制订的单元目标和教材中该单元的单元学(研)习任务,都明确指明了该单元的教学方向,不难从中提炼出单元学习要点。
如,阅读分析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单元目标和单元研习任务后,可明确本单元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①了解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的思想,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②学习文言基础知识,掌握常见的、重要的文言语法现象;
③利用学习、认识到的思想精髓,解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来处,晓去处,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④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
简要概括,就是诸子精神、文言知识、古为今用、读写共生四个要点。这样,我们的单元整体设计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2.深入了解单元内容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皆为典范之作,而且篇目的选择颇具匠心,往往涉及某一任务群视域下的多个层面。教师深入解读教材,不仅仅是要读懂每一篇文章,而且还要善于发现其共同点,更要找准各自的侧重点,发掘篇章之间的联系。
如,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的6个文本,内容涉及儒、道、墨三家学说,指向“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这一核心命题,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
纵向比较,涉及各家思想传承、发展。横向比较,涉及各家学说的联系与区别、矛盾与争执等。从语言形式来说,《〈论语〉十二章》是语录体,各篇章之间联系不紧,比较零散;
老庄“玄之又玄”的“道”,微言大义,历来不易理解;
孟子和墨子都是引类取譬,而其意义又不在譬喻上,言在此而意在彼,理解不易。
对单元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层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真正读透,读宽,读活教材,为建构知识化、结构化的大单元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二、解构重组,完成析出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不断地言语实践逐步养成的。建构大单元教学课程体系,就是要把学段目标、教材内容与具体学情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教材进行解构与重组,设计一个以学习任务为驱动的单元课程体系。
仍以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为例。
1.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论语》《孟子》《庄子》里的一些篇目。他们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教学时受初中生认识水平所限,未能深入分析、认识先秦诸子的思想和言说方式。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里也安排了先秦诸子的文章,但这个单元以认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没有突出先秦诸子的地位。
一般来说,学生们对儒家较为熟悉,但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理解;
觉得道家很玄,较难理解;
对墨家则是略有耳闻,相对陌生。
2.结合之前确定的单元研习目标,分层设置研习任务,重组教材
(1)核心任务的设置
核心任务是单元教学的纲,它是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并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点提出的,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方法以及教学活动等起到统领作用。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第三段的第一句话是:“本单元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以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可据此拟定本单元的核心任务。如:开设“轴心时代的中华先贤”论坛,完成论坛发布的系列任务,并从先秦诸子中选择一位,为他代言,回答轴心时代的命题:谁表达了真意?谁找到了出路?最终形成自己的单篇完整作品。以这个核心任务为导引,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之根。
(2)各个专题的设置与研讨
儒、道、墨三个专题的设置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这三个专题的研习如何展开。
学生对儒家相对熟悉,有一定积累,可大胆重组。如:打破教材课文编排,设置“学”“君子”“仁”三个小专题展开研习。“学”是手段,是过程,是达到最终目标的方法;
“君子”是通过“学”塑造的典型人格;
“仁”是追求的最终目标。道家较难理解,墨家相對陌生,可以课文为基础,通过问题导引、资料补充的方式带动学生思考,以理解、感悟为主要目标。
各家思想观点与言说方式的整合与比较,放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这样才能将比较整合落到实处。
当然,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还有很多专题可以选择,比如:礼、孝、诗、教育等。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往往可开专题很多,设计原则是:尽可能考虑单元教学的完整性和对学生的实际指导意义。
三、逐项落实,精心建构
语文教学的艺术,在于帮助学生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引领他们寻幽探胜。搭建好了整体框架,还需要精心设计,选择好这个“切入点”,逐项落实研习目标,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以儒家专题“学”为例。
首先,布置前置作业。利用工具书探究字源,结合儒家经典的相关章句,为孔门的“学”绘制“释‘学图”。
然后,展开课堂研习活动,请学生代表解说本组“释‘学图”。要求解说设计思路,结合具体章句,阐明“学”的概念、目的、方法、态度等。
在此基础上,总结你所认为的孔门“学习”特质,并联系当前学习状况,对比孔门“学习”特质,谈谈你对当下学习的认识。
最后,补充阅读《论语》中的其他相关章句,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或阅读经验谈谈自己的认知与思考。
这样的引领,既给学生打下扎实学识基础,又培养了他们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很有现实指导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也百花齐放。本文仅提出一种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与各位同人探讨。
[此文系湖南省长沙市“十四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统编版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课题编号:CJK2021004 )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诸子研习高中语文 周文疲弊与诸子起源——论牟宗三的诸子起源说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4期)2022-06-15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22年1期)2022-04-1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1期)2022-03-09导读课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师《堂吉诃德》整本书导读课研习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0年9期)2020-11-16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先秦诸子谈大小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传媒评论(2018年7期)2018-09-18吴家麟先生是我研习宪法学遵从的楷模中国宪法年刊(2017年0期)2017-05-20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先秦诸子的人性论与德教的阐证浙江伦理学论坛(2014年0期)201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