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
[摘要]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空心化、标签化和空虚化等弊端,这些不良现象导致学校文化建设停留于表浅层面而缺乏实效性。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改变不良的、消极的学校文化,建设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提炼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加强各种各样的文化载体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关键词]学校文化;
核心价值观;
文化载体
[中图分类号]G47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与生命之源,没有灵魂的学校教育,只能异化为各种各样的工具。学校文化建设,就是改变不良的、消极的学校文化,建设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提炼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观引领下,加强各种各样的文化载体建设。
1.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三大弊端
一是空心化。
所谓空心化,一般是指一个组织或机构主要功能的丧失。目前,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些中小学在文化建设上存在一个误区,即追求外表的富丽堂皇,追求校园装修的豪华,追求设施设备的迭代更新。这种注重硬件的“脱胎换骨”,追求浮夸奢华的校园建筑和设施设备,不注重文化内涵建设,不重视学校教育功能真正发挥的做法,导致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空心化”。许多修葺一新的校园像极了宾馆和企业,就是不像学校,因为其中缺乏“教育”的韵味,难以发挥真正的学校教育功能。
二是标签化。
标签化指学校文化定型化或者归入某一类,当学校文化被贴上标签后,就会不自觉地向这个标签靠拢,其呈现的特征也越来越符合这个标签。标签化有两种表现:一是认为文化就是好的,把现实的学校文化等同于理想的学校文化,不少中小学校长习惯为学校文化贴上一个所谓的好标签,然后会触发自我感动,殊不知现实学校生活中既有高雅的文化,也有庸俗的文化。这种好标签对于学校而言属于镜中月、水中花。二是把学校的一些基础较好的项目动辄上升为“XX文化”,如“象棋文化”“足球文化”“机器人文化”。但当有人想了解“XX文化”到底属于什么样的文化,进而追问其核心价值时却一问三不知。
三是空虚化。
所谓空虚化,其实就是空洞无物的意思。一些学校在开展文化建设时,热衷于分类,而文化建设的举措却没有落到实地,流于空虚。其中最典型的是“三分法”的文化建设思路,把学校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三分法”的建设思路对于认识学校文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要求对学校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具有准确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载体开展文化建设活动。一些基层学校却跳开具体的载体建设而草率地进行分类,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层次分析,实际上也不接地气,缺乏实效性。物质文化不仅仅表现在校园美化和设施设备的迭代更新,其中的关键在于美化校园和更新设施设备的初衷;
制度文化不在于制度本身如何先进,关键在于制度背后的教育哲学和价值追求;
精神文化的本质就是提炼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依此分析,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关键就是把握其中的精神文化。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三分法”的文化建设思路停留于表面,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逻辑交叉和混乱的地方。
一些校长沉溺于分类甚至上瘾,这样文化的类型越来越多,除上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外,还搞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教学文化、教室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宿舍文化和德育文化等,给人的感觉是学校到处充满文化,实际上根本不了解文化的内涵。
2.“本体+载体”式的学校文化建设策略
何为学校文化,各种定义,林林总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总体上,我们认为,学校文化以教育价值观为核心,包括承载这种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主要表现为学校共同体成员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以及学校的人际环境和物质环境。
这样的一种定义,实际上告诉我们,学校文化建设要把握“本体+载体”式的具体策略。其中,本体性文化负责向内,指向提炼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载体性文化负责向外,强调文化建设要依托具体载体;
本体性文化把握方向和价值引领,载体性文化负责行动上的落实。
本体性学校文化旨在提炼与表达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理解学校文化,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学校日常工作背后,流动的是文化的潜流。决定学校文化优劣的是这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不同的学校可能拥有相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文本,但不能肯定它们拥有相同的学校文化。校长真正要关注的是教师对待硬件设施和制度文本的态度与方式、制度背后的价值取向,以及购置设备和创建文本制度的初衷与终极意义。这些内在的价值追求和意义探寻就通过学校核心价值观得以体现。
前文提及的“三分法”的学校文化建设思路,之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陷入空虚化境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种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载体。学校文化建设只有依托具体有效的载体,才能付诸实施,才能提高它的实效性。一所学校如果要把文化建設做好,关键就是在提炼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加强各种各样有效的载体建设。
3.提炼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
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于提炼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教职员工积极向上,追求完善。石中英教授认为,“核心价值观是有关学校基础价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观念,它是从多样的学校价值观中抽取的带有基础性的或能够为不同价值主体所共同选择的价值目标。”[1]按照石中英教授的看法,它所影响的并不是学校中哪一个个体或哪一类群体的观念和行为,而是对学校所有教职员工观念和行为的规范和要求。就此而言,核心价值观不是一种个体的价值观,而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
校长在管理一所学校时,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悖论。(1)目标悖论:如何处理个人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的关系。(2)利益悖论:如何处理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3)变革悖论:如何处理稳定现状与学校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4)行动悖论:如何处理教师理念转变与行为跟进之间的关系。上述任何一种悖论要得以圆满解决都很不容易。一些中小学校长经常讲“凡是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偏偏有许多问题用钱解决不了,只有通过思想转变和精神境界提升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学校文化建设中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恰恰有助于促进教职员工的思想转变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帮助校长真正意义上解决上述四种悖论。
核心价值观往往也是办学思想的体现,它与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育人目标有紧密的联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民国教育家廖世承认为,“一个学校办得好或办得坏,大部分的责任在校长身上。倘使校长有明确的宗旨,切实的计划,和各教师共同进行,一个学校就成为整个的,可得到满意的效果。要是校长自己没有标准,行政方面,独断专行,对于一己责任的观念,非常狭小,学校就成为一盘散沙,教员都自出心裁,各不相谋。”[2]校长要学会提炼和表达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的核心要素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育人目标,校长要立足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育人目标凝练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校训校风也是一所学校提炼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据。校训是一所学校开展文化建设的“文眼”,它指的是一所学校校长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训诫,其本质是校长对师生行为表现的价值期待;
由教风、学风和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构成的校风属于一所学校期望创造的良好氛围。在学校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校长也可以立足“一训三风”提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多年以前,笔者曾考察过这样一所高中学校,校园主要教学楼墙壁上赫然有一行标语:生活简约化、学习刻苦化、情趣高雅化。这种标语就很好地表达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它对高中生的生活、學习和情趣培养能够产生良好的导引作用。
4.依托载体开展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
学校文化建设活动要得以有效地开展,一定要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依托具体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载体,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礼仪,有整套的社会习俗;
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和标志,有巧妙的环境布置和景点设计;
还有潜规则,有一套精心设计的仪式和典礼;
有多年的教育传统,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传说。[3]学校文化建设就要依托这些载体而开展有效的文化活动。
一是符号和标志。
符号和标志是学校文化的载体,符号和标志往往承载着教育的意义,它体现了学校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追求,能够以形象的方式表达理性思维无法认识的事物。
校长要善于利用符号和标志开展文化建设,规范学校的标识系统,这种方式看上去有些“小儿科”,但是却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热情和信念。
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和标志,诸如横幅标语、墙壁文字、奖品、奖牌、奖状、吉祥物、LOGO、网站、校名、校服、校徽、信封和信笺等,这些属于细节层面的符号和标语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是仪式和典礼。
仪式和典礼也是学校文化建设重要的载体。美国的“总统开学日演讲”,以及我国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分别对中美两个大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就是精心设计的仪式和典礼的效果。我们现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需要重振仪式和典礼,将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让我们的学校更加充满活力。通过定期举行的仪式和适宜的典礼,我们就可以恢复学校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学校改革向前发展。
“仪式”有三层含义:首先是一套形式化、程式化的行为,它是极为日常的形式和反复开展的行为;
其次是在特殊地点和固定时间中举行的一种社会行为;
再次,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信仰基础和价值观支撑。
仪式和典礼能够让我们获得其他方式无法获得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能够让普通的经历成为不平凡的事件,能够接触并传递学校文化,并建立与他人或他校的文化联系。
对学校而言,成功的仪式和典礼有其自身的必备要素:确立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活动目的;
活动自始至终要以学生为真正主体,教师不越俎代庖;
设计具有象征意义的专门服饰与装饰;
设计与活动相关的符号和标志;
宣讲有关学校传统、学校改革成就的励志故事;
采用特别的发言或演讲方式;
表彰榜样人物和优秀学生;
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场所;
科学设计活动议程;
精心安排小插曲。
上海七宝中学办学卓有成效,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许多毕业生在回忆七宝中学的学习生活时,都津津乐道学校开展的“嘉年华”活动,对此赞不绝口。这项活动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议程由学生自主决定,甚至于校长的亮相造型也由学生决定,被学生昵称为“海哥”的仇忠海校长就曾经先后以佐罗、功夫熊猫、灰太狼、道长、魔术师、鸟叔、猫王、学生和特警等造型亮相“嘉年华”。每次“海哥”出场,都掀起了活动的高潮。七宝中学的“嘉年华”活动就是典型的成功的仪式和典礼活动。
三是校园环境与景点设置。
一个有经验的校长,都非常善于发挥校园环境和学校景点的教育作用,做到让校园的每一处地方都充满文化并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
多年以前,笔者曾经访问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中学。参观校园时,老校长朱士雄剖析了学校的“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强调要把学生放在学校教育中央的地位。他在介绍学校环境建设时说,学校环境建设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把阳光充足的最好场所作为学校的教学场所,学校建筑的侧重点象征了学校办学的侧重点。
学校环境建设要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环境建设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丰富多彩原则,环境建设要注意避免单调乏味,追求丰富多彩;
二是动态发展原则,学校在环境设计上也不要一味地追求静态的环境,而是把静态环境和动态环境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动静相宜的学校环境;
三是智力挑战原则,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在环境设计上要体现互动的功能,在互动中力求对儿童产生智力上的挑战,以此达到培养儿童智慧水平的作用。如果学校环境建设能够体现上述原则,在此基础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教育理念高度统一的学校建筑、设施和景点,一定能够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学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标志性教育景点的作用。上海市建平中学有一个金苹果广场,其中就有学校的标志性教育景点——金苹果雕塑,其寓意是希望高中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智慧水平,而不是死板地掌握知识。学校在金苹果广场举行师生表彰活动,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四是传统与典故。
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学校的优良传统。凭借这种传统教育将所有的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校友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一定要认真地梳理这所学校的传统与典故,传承一所学校的优良传统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一定要注意弘扬和发挥传统在学校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作用。过去虽然看上去离我们很远,可实际上就在我们的身边,它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学校的昨天不仅能够影响今天,还能够塑造学校美好的明天。
通過校史分析,有助于把握学校传统:学校经历哪些重要的发展阶段?当初为什么要创建这所学校?创建者是谁?谁对学校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影响?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英雄人物?学校过去曾经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是如何解决的?历届校长、教师以及学生表现如何?学校建筑在当初设计时是否有什么意义?
五是积极合作的教师文化。
有一位睿智的校长说:学校教育改革的成败,不在于学校拥有的白板和黑板,关键在于站在白板和黑板背后的教师。学校改革固然有赖于外力支持,但无论如何,内部变革是关键,教师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重建的关键,教师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教师文化建设要注重积极合作氛围的培养,注意以下必要的步骤。
第一个步骤,诊断教师文化的现实状况。并非任何一所学校的教师文化都是天然合理的文化,教师文化建设要从诊断现状开始:是否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是否拥有专业反思的能力?是否具备合作性态度?
第二个步骤,建立合作性同事关系。教师之间彼此敞开心扉,敞开教室的大门,每个教师都作为教育专家而共同构建一种相互促进学习的、合作的、反思的教研文化,形成合作性同事关系,教师文化重建才有可能。
第三个步骤,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人人高度关心学校,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提高,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高,教育管理人员、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高,在共享愿景导引下,共同构建学校文化美好的未来。
5.结语
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于提炼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载体建设。
校长应当有能力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设计者,为了给所有的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校长应当加强学校的文化领导。
参考文献:
[1]石中英.论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J].中小学管理,2008(10).
[2]廖世承.中学教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193.
[3](美)特伦斯·E·迪尔,肯特·D·彼德森.校长在塑造学校文化中的角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9.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国家一般项目“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传统根基研究”(课题编号:BAA230050)成果之一
编辑 _ 李刚刚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档案管理(2017年1期)2017-01-17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新课程·小学(2016年10期)2016-12-12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8期)2016-11-05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10期)2016-11-03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8期)2016-10-31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商(2016年27期)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