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坤 曹雅暄
(1.梅河口市第一实验小学,吉林 梅河口 135000;2.梅河口市红梅镇学校,吉林 梅河口 135000)
伴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诸多教育路径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被视为小学阶段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基本手段。鉴于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念及法治意识塑造的关键阶段,如何在这一阶段的有效引导下,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1]。
主题式教学,一种以特定主题为核心,整合多元知识,推动学生在探索、合作与实践过程中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被视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亲近学生生活、强调问题意识培养和跨学科融合等特性,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实施思路和策略。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主题,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运用主题教学模式,核心在于确立教学主题。教学主题对教学的深度、广度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具有决定性影响,它直接关联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塑造。如何使学生在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年纪,深入理解和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确立教学主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值得关注的是,教学主题丰富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设定相应的教学主题,确保教学内容得到全面体现。以下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主题的设计思路:
(一)生活化教学主题
生活化教学主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呈现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影响其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的形成,以及对知识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解。因此,教师可立足于生活化的教学主题。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主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更愿意投入学习,同时增强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实用性,促使学生将所学的道德价值观和法治知识应用于日常行为,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 课“我们的衣食之源”为例,生活化教学主题可设计为“了解食物与衣物的生产与供应”。围绕这一教学主题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食物和衣物的生产与供应过程,进而培养他们对生活资源的珍惜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通过生活化教学主题的实施,有助于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实用性,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主题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注重传授标准理论知识,较少涉及多元化和开放性的讨论[3]。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易于形成固定思维,无法全面了解不同观点,不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探究式教学则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和协作能力。相较于传统灌输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能引导学生探讨不同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多元思维,更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提高课堂参与度。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为例,本单元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学会关爱生命、保护自我。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了解不同情境下的安全知识,使他们能够识别和避免潜在危险。教学主题可设计为“生命为何宝贵?”“应急自救与求助方法”等。如“应急自救与求助方法”教学主题,教师可在导入环节分享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点评,强调危险情况下保持冷静、迅速行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及时寻求帮助。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深入了解应急自救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实践活动式主题
在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这种生硬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难以产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容易出现“学后即忘”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设计实践式教学主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操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外的学习,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实践活动能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我是环保小卫士”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绿色生活行为习惯。
(一)生活化主题教法的运用
1.构建生活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构建生活化教学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紧密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加投入,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4]。教师可以创设视频、图片、音乐等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以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 课“购物技巧”为例,教师可以明确“掌握购物小窍门”的学习主题。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市场购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并提出问题:“大家在观看这段视频时,有没有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需要关注的细节? 让我们共同思考,购物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了解的技巧?”或“你们觉得在市场购物有哪些技巧或窍门?”从而引出本课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购物技巧”,通过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购物时的一些实用技巧和注意事项,使大家在未来的购物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2.引入生活化案例,引起学生理解共鸣
小学生处于具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引入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是将抽象概念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能使教学内容具象化、生动化,并激发学生的共鸣。真实案例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抽象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 课“生活离不开规则”为例,教学主题可设定为“身边的规则与道德”,教师可引用真实的规则案例,如排队插队引发的众怒事件,将此类事件转化为文字,让学生进行分析。这样的案例能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遵守排队规则? 何种情况下可以特殊插队?等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从案例中找到与自身生活相关的情境,进而更容易理解课堂中学习的道德与规则。
(二)探究式主题教法的运用
1.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自主探究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赋予他们一定的自由选择权,让他们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探究的方向和角度,以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投入度。此外,教师还可设计开放性任务,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勇于创新,展现个人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须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探究方向和资源,倡导多元化的探索。当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 课“我们当地的风俗”为例,教师可以将教学主题明确为“探索家乡的文化风俗”,课前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搜集关于家乡文化风俗的资料,课上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探究式主题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与合作,为此,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人数合理划分小组,每组4~6 人,提出与选定主题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激发探究兴趣。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 课“我们受特殊保护”为例,教师可设定教学主题:“未成年人受到哪些法律的特殊保护?”小组共同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包括书籍、文章、新闻、图片、视频等,了解主题背景和相关信息。小组共同分析搜集到的信息,讨论问题的不同方面,探究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形式包括小组讨论报告、海报、PPT 电子演示文稿等。在展示分享后,全班展开合作讨论,交流不同小组的发现,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激发更多思考。展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究过程和收获,鼓励他们反思在合作中的角色和贡献。最后,教师可评估小组的合作表现、个人的参与程度、研究成果的质量等方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概念,还可以培养合作、沟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更具趣味性和深度。
(三)实践活动式主题教法的运用
1.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学习体验
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深化学习感悟。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为例,单元教学结束后,可确立实践教学主题为“铭记历史,锐意进取”。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观当地的烈士陵园、抗战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如当地缺乏适宜的教学资源,可组织研学活动,让学生深刻感知先辈的艰辛,并在心中植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再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为例,教学完成后,教师可确立实践教学主题为“中华文化的伟大传承”,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优秀文化艺术瑰宝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与义务劳动。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 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教学后,教师可确立实践教学主题为“绿色生活,美化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义务植树、公园垃圾清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和环保的意义。活动结束后,学生可通过展示板、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成果,与全班、学校乃至社区分享,传播环保知识。此类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实地体验绿色生活的重要性,还将环保理念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参与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尊老爱幼、法律知识宣传等义务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5]。
2.跨学科融合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教师可开展跨学科融合实践活动,选择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综合素养。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1 课“变废为宝有妙招”为例,教师可组织主题为“我是手工小达人,变废为宝有妙招”的创意实践活动,结合美术、劳动学科,让学生用废弃的矿泉水瓶、易拉罐、废纸等废弃物设计成美观、有实用性的物品,学生也可自行选择变废为宝的材料,并在课堂上展示,或当成艺术品装点教室。在学生完成创意设计的过程中,可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资源再利用的相关知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主题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深度探究和互动参与的学习氛围。它通过以具体主题为核心,将多个相关内容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主题式教学不仅体现在学科知识方面,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生活化、探究式和实践式主题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中,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见解。在当前社会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公民至关重要。主题式教学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一种实用途径,使学生在探索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不仅获取知识,还能培养品德,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和社会融入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了其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人教版生活化法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8期)2022-11-21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11期)2017-12-20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4期)2017-01-20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3期)2016-11-11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