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体悟式教学设计的多元融合

李莉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知识灌输,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枯燥的教学形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可以创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案、多元融合体悟式教学方式,让课堂形式更加生动,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内化学科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感悟。

一、教情与学情的融合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资源,选择视频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融入体悟式教学模式,渗透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差异,基于他们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结合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导入合适的教学案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生动的体验中感悟思想品德观念和法治法规。

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可以利用身边的故事或真实的案例创设视频故事情境,加强学生的体验。教学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班内家长的照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照片,在父母的脸上寻找岁月的痕迹。许多学生是第一次认真地观察父母,发现父母脸上长出了细小的皱纹、头发也白了许多、手指有着厚厚的茧等,体会父母为了幸福生活所付出的辛劳。教师继续播放视频“记录爸爸妈妈的一天”,让学生看到父母每天都在忙碌,学习父母为工作努力、为生活奔波的劳动精神,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的压力”。学生思考后答出“听话不惹事”“好好学习”“多做家务”“给父母捏捏肩”“照看弟妹”等答案。教师适时布置家务劳动任务,要求学生制定一份家务表,记录每天做了哪些家务,思考总结怎样才能把这些家务做得又快又好,以及做这些家务的感受是什么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生活习惯,让学生在体谅家人的基础上承担家庭责任,逐渐提高生活技能,为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针对学生对道德观念、法治精神的认知局限性,教师应倡导生成性教学,并对课堂预设提出更高要求。具体教学时,教师可对教学内容作理性思考,对课程进程作周密计划,对教学任务作详细规划,以便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思维跳跃等不确定因素时做出科学应对。合理的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融合,能够引导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在鲜活的课堂中更深入地体悟学习。

例如,教学“交朋友”相关内容时,在课堂预设方面,教师可以播放音乐《友谊地久天长》导入课题,让学生感受歌曲中表达的友谊,并参与“猜朋友”的游戏。首先,教师介绍游戏内容:“描述自己朋友的特征,让其他学生猜一猜是谁。”学生踊跃举手参与,分享自己与他人成为朋友的历程,以及朋友间发生的趣事,感受友谊的美好。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又讨厌什么样的行为?”经过讨论,学生总结出交友原则,尊重朋友的愿望、爱好、习惯,关心朋友,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朋友、遵守约定等。最后,教师播放几个视频片段,要求学生分辨哪些是真友谊,让学生明白真正的朋友是在自己犯错时会指出错误之处,帮助自己改正并共同进步的朋友。而在自己犯错时,包庇自己的朋友是假朋友,这样的朋友不利于自己的成长。教师利用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有效交流,帮助学生感受友谊的重要性。

三、思考与体验的融合

学生的认知大多来自生活实践,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爱好、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充足的体验和感悟中发现问题,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科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例如,教学“避免浪费”相关内容时,教师导入各饭店、食堂、家庭餐桌的图片,引导学生回想各个场所的用餐经历,将学生从课堂引入实际生活中,并展示各个场所浪费粮食的图片。针对学生爱看动画片的心理,教师播放动画片“一个文具盒的自述”。该动画片从文具盒的视角,阐述小主人不爱护文具的行为,以及对小主人的期望等。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图片、动画,对身边的浪费现象有了明确认知,能够受动画启发换位思考,反思自己的浪费行为,爱护自己的物品。之后,教师继续询问学生身边还发生了哪些浪费现象。细心观察的学生从身边找出更多浪费现象,教师要求学生组建浪费现象调查小组,深入了解身边的浪费现象,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和带来的危害,以及规划如何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并完成调查报告。完成调查报告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避免浪费的重要性,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四、反思与实践的融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不是很准确,教师应融入体悟式教学形式,以案例形式延伸思考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教学时,教师可适当组织实践活动,将搜集到的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融入案例,以分角色扮演的形式重新演绎。当学生在故事中看到自己平时行为的不当之处,就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形成反思意识,这样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体验、反思、感悟,在反思中培养实践素养。

例如,为了让学生建立公共秩序观念,教师可创建公交车、超市、图书馆、餐厅等场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演绎,让一组学生做正确示范,另一组学生做错误示范,然后由其他学生从学生的示范演绎中判断这些行为是否扰乱了公共秩序,是不是文明行为。学生对于角色扮演很感兴趣,能够精准演绎曾经见过的不文明行为,夸张的动作、表情,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观看、体验中梳理出秩序单,反思自己以往的一些不当行为,并加以纠正。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这些秩序单有什么共同之处,从而总结出不论在哪个公共场所都要遵守不要大声喧哗、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随意插队、不要污染环境、不要影响他人等行为规范要求。此外,为了让学生明白秩序的重要性,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一个秩序小实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六个人,准备一个瓶子和六个小球,把每个小球上绑一根长绳,放入瓶中,瓶口的大小只能允许每次取出一个球,每个人手里握住绳子另一头,看哪个小组最快拉出所有的球。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只有让六个小球有秩序地依次从瓶中取出,才不会出现卡在瓶口的情况,才能最快取出所有球。通过实验,学生也明白了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会自觉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文明礼让的行为习惯。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一系列教学手段,从抽象的理论灌输到注重真实体验的体悟式教学转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创建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体系,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趣味情境中体验、感悟、内化学科知识,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学和体悟式教学方式的多元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奠定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同时,发展其学科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赵丹)

猜你喜欢 体悟法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美在课堂花开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10期)2021-10-20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艺术品鉴(2020年4期)2020-07-24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4期)2017-01-20体悟书法河北书画研究(2016年6期)2016-02-03

推荐访问:体悟 法治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