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住区户外活动空间位置适宜性研究

舒平 常雅倩

摘要 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住区是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承载着居民必不可少的生活、社交、娱乐等活动。而住区内的户外活动空间更是大多数居民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为探究其位置对居民日常活动的影响,选取4个人口稳定、结构完善、活动场地功能相近天津既有住区内的活动空间为研究样本,运用空间句法,从住区空间的全局整合度、可理解度和视觉整合度出发,利用Depthmap软件分析,探寻利于居民活动使用的住区户外活动空间位置,进而提出更合理的住区户外活动空间布置策略, 为既有住区活动空间更新和未来住区活动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空间句法;
住区;
户外活动空间;
适宜;
位置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文献标志码 A

Research on location suitability of outdoor activity space in residential areas based on space syntax

SHU Ping, CHANG Yaqi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Art Design,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fast-paced life, residential areas are the main space of residents daily life, carrying essential activities such as life, social contact and entertainment. The outdoor activity space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most residents to carry out social activiti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its location on Residentsdaily activities, four activity spaces in Tianjins 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s with stable population, perfect structure and similar function of activity site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amples. Using Space syntax and starting from the global integration degree, comprehensibility degree and visual integration degree of residential space, we chose Depthmap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outdoor activity space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proposes a more reasonable space layout strategy for outdoor activities in residential area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newal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activity space and the design of future residential activity space.

Key words space syntax; residential areas; outdoor activity space; suitability; location

0 引言

隨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72个,常住人口城镇化达到59.58%[1]。公共活动空间作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城市化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据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居民约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房屋及其周围环境中度过的[2],即住区及其附近空间。住区作为人们居住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主要空间载体,其建成环境与人的健康福祉紧密相关[3]。其中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是主要承载人们日常活动交往的场所——即拥有一定场地或设施的住区户外公共空间,如亲子锻炼、休闲交往、游憩等活动,能够丰富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空间句法是一种以空间拓扑形态为基础的空间分析方法;
是一种比较理性、直观的分析方式,分析空间与周边的一种空间关系。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目前对空间句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或社会文化关系[4-6]、城市土地利用分析[7]、交通结构与空间关系[8-9]等方面。而空间句法应用在住区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近几年空间句法在住区设计层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大致分为3个方面:一是大部分的研究是通过空间句法研究住区内的道路交通及其内部可达性[10];
第二,一些学者是对住区内部服务设施[11],如文娱设施等的可达性及合理分布进行研究;
第三,通过空间句法直接对住区空间进行分析,后两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因此,在空间句法对于住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规划层面,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本文利用空间句法,对住区活动空间适宜性进行量化研究,为住区户外活动空间合理化布局提供参考。

本研究选取人口稳定、结构完善、活动场地功能相近的4个天津既有住区内的活动空间为研究样本,分别为碧华里、绮华里、玉兰苑和珑箸(表1)。从全局整合度、可理解度和视觉整合度出发,利用Depthmap软件比较分析,探究住区户外活动空间位置对居民在这些活动空间自发活动的影响,进而提出更适宜利用率更高的户外活动空间布置位置。

1 各住区内部空间构型解析

运用空间句法进行分析时,首先要构建住区内的道路结构和空间模型,从路网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各住区的内部空间构型平面图及活动空间的位置如图1。

1)碧华里住区:如图1a)所示,住区内部有一内环路,将住区分为3个区域。中间为高层住宅,两侧为多层住宅,内环路组织起住区内的路网结构。活动空间分散的分布在高层住宅区的一侧,靠近住区中央,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为Ba~Bd。

2)绮华里住区:以一条南北向的主路贯穿整个住区,路网交通呈鱼骨式,住区活动空间有序且有联系的沿中央的路网穿插布置,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为Qa~Qf,如图1b)。

3)玉兰苑住区:沿住区外围布置的外环路,内部交通灵活,以南北弧形主路为主干道,步行道路自由的穿插在住宅和景观之间,增加步行系統的趣味性。活动空间分散的布置在住区内部,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为Ya~Yd, 如图1c)。

4)珑箸住区:如图1d),通过外围的环路实现住区内的人车分流,内部路网以曲折蜿蜒的人行小路将住宅、景观和活动空间组织起来。活动空间分散在路网系统中,彼此联系较弱,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为La~Ld。

2 住区内部总体整合度分析

全局整合度计算了每条线到其他所有线的拓扑深度,整合度越高,可达性越高,越容易集聚人流。可以利用整合度衡量一个空间吸引交通到达的潜力。颜色越暖代表整合度越高,颜色越冷整合度越低。对住区内的空间整合度进行分析,如图2。同时分别选取工作日和休息日,观察记录住区内居民活动。在7:00~20:00间每隔1 h将各活动场地内居民的人群数量、场地位置等记录下来。对各住区活动空间内的活动人群进行统计分析,将其与空间整合度进行对比(表2)。户外活动空间利用率是指在限定时间内,在限定的户外活动空间中活动人数与面积的比值。

碧华里住区:发现住区内环轴线的整合度较高,尤其是轴线的长边,具有很好的可达性和易识别性。中央的内部轴线次之,两侧靠近边界的路网轴线的全局整合度相对较低。此住区的活动空间主要沿内环路的长边布置,可达性较高。活动空间的整体利用率较好,整体户外活动空间的利用率高达0.134。

绮华里住区:
绮华里内整合度最高的路网只有一条,但偏暖色的路网较多,整体连接性较好。中心道路具有较好的可达性和渗透性,活动空间集中布置在暖色轴或偏暖色的轴上,设计合理,活动空间的平均利用率最高。

玉兰苑住区:从玉兰苑的路网轴线可以看出,住区整合度高的道路数量较多且较为分散。东侧边界路网比中心路网整合度高,这样可能会分散住区内活动的居民,不利于人群集中,产生更多的自发活动类型。住区内的活动空间分散的布置在整合度相对较好的路网中,中间缺乏一定的联系,活动人群较为分散,空间利用率较低。

珑箸住区:珑箸的内部交通主要为步行交通,中心路网轴线的整合度很高,有很强辨识性和可达性,但从中心到两侧路网整合度逐渐降低。活动空间从中心路网整合度较好到整合度较差的位置均有布置,活动空间平均利用率最差。其中,沿暖色轴线布置的活动空间较为合理,活动空间利用率较高(0.133);
而右侧冷色轴线处的活动空间虽有丰富的健身设施但利用率很低(0.011)。

对4个住区的整合度平均值进行对比,如表2。绮华里住区的整合度平均值最大,为1.471 81;
其次是碧华里,为1.357 45;
玉兰苑和珑箸的平均整合度较为接近,玉兰苑的整合度相对较小,为0.977 148。因此,绮华里住区内部的整合度最好,碧华里次之,珑箸第三,玉兰苑住区内部整合度最小。由整合度与可达性成正比的关系[12]可以得出,绮华里住区内部空间的可达性更高,路网交通更为规整,住区内部空间的集聚和离散程度较高,活动空间均位于整合度较好的中心位置,可达性好,有很强的辨识度,作为活动目的地的潜力值很高[13],空间利用率最高。玉兰苑的整合度最低的原因主要是内部自由步行交通网络较多,全局整合度偏低,空间的可达性和渗透性减弱,但空间的私密性相对增强。住区内的活动空间分布较为分散,有的活动空间不易于被人们发现,导致利用率降低。

3 住区空间可理解度分析

可理解度表示局部参数与整体参数的关联,分析特定空间系统中全局整合度与局部整合度的相关性,衡量局部空间和整体空间是否关联统一。“可理解度这一特性意味着我们从一个空间所能看见的(即有多少连接的空间)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我们所不能看见的(即空间的整合)有益的指引。对于缺乏可理解度的系统,有着许多连接的空间往往不能很好地整合到整个系统中去,因此依据这些可见的连接将误导我们对这一空间在整体系统中的地位的认知。[14]”在可理解度高的空间,人们可以通过局部信息就可以判断出整体的空间组构,空间认知相对简单,空间的不确定性最小。住区内的可理解度越高,居民对空间的认知越好,交通更为便利;
相反一个可理解度低的住区,居民很难根据自身所在的局部空间来推断小区整个的空间网络系统,很容易迷失方向。根据Hillier的研究成果得出,空间系统的可理解度越高,空间中自然使用行为的可预测程度越高,反之越低。笔者对4个住区的可理解度进行分析比较,如图3。

一般可理解度[R2]未超过0.5,可以认为关联性较弱;
若超过0.5,表示重要程度关联,该空间具有形态自明性;
若在0.7以上,表示强烈关联性。研究发现,4个住区的可理解度均较高,在0.7以上,拥有很好的可理解度。碧华里的可理解度最高,为0.949 825,珑箸的可理解度相对较低,为0.714 093。碧华里住区内部空间较珑箸更容易被居民使用,活动空间利用率更高。碧华里和绮华里的活动空间利用率更好,因此可以得出,当[R2]高于0.85时,住区的活动空间与整体的关联性更好,居民更方便从整体空间判断活动空间的位置,活动空间更容易被人们利用。

4 住区空间视觉整合度分析

视觉整合度(Visual Integration)是指从系统中某一元素[Di]开始,到其他元素的最短米制距离路径,在穷尽所有其他元素之后的路径总和值(number of turns),便是[Di]的全局视觉深度(Total visual depth)。在此基础上依次求得Mean Depth[(Di)]、RA[(Di)]、RRA[(Di)],最后再取倒数,得到的值[15]。它表示空间之内看到与被看到的难易程度。整合度越高,颜色越暖,该元素看到全局其他元素的转折越少,越容易吸引到视觉的关注。若整合度越低,颜色越冷,则此空间很难吸引人们的目光。对4个住区内空间的视觉整合度进行对比分析(如图4)。

1)绮华里住区和碧华里住区内的活动空间均处在视觉整合度较高的区域,易于被居民发现使用,活动空间的可识别性好,因此活动空间视觉整合度越高,空间利用率越好。

2)玉兰苑的4个活动空间中有2个处于视觉整合度较高的区域,居民利用率也较高;
另外2个空间整个度较低,尤其是Yb区域,被人发现进行使用的可能性较差。在对居民使用住区活动空间情况采访时,一些居民表示不清楚住区内有Yb活动空间,从未在此空间内活动。而整合度较好的Yd区是居民经常活动的空间,空间利用率高达0.128(表3)。

3)珑箸住区内的主要6个活动空间中,Lc和Ld区的视觉整合度最高,识别性最好,其他4个空间视觉整合度相对较低,很不利于被居民发现使用。笔者在调研观察中发现,此住区的大部分居民也会选择在Lc和Ld这2个活动空间进行活动,其他活动空间人群极少。

5 结语

实地调研发现,绮华里和碧华里住区集中活动空间内活动居民较多,远高于其他2个住区,空间利用率较高;
珑箸住区虽是新建住区,设施完善,但实际活动居民远低于其他3个住区,与上述利用空间句法分析结果一致。

全局整合度反映了道路系统的可达性(居民到达活动空间的便捷程度),可理解度反映了局部活动空间与住区整体空间的关联性(居民对户外活动空间位置的系统认知程度),视觉整合度則反映了空间的可识别性(居民发现活动空间的难易程度)。基于上述研究,从提高居民自发活动的角度出发,对住区集中活动的活动空间布置位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既有住区活动空间改造和新住区活动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在空间可达性方面,可适当提高住区的全局整合度,同时尽量使路网轴线整合度高的位置集中,最好集中在住区主要道路上。将活动空间沿整合度高的道路附近布置,提高活动空间的可达性和渗透性,吸引居民参与和聚集,促进更多活动的发生。

2)在空间认知程度方面,尽量使住区的可理解度R2在0.85以上,便于居民可以通过局部空间判断整体空间的组构,对住区内部空间有很好的认知,判断活动空间的大体位置,指导其有目的地的到活动空间进行活动。

3)在空间可识别性方面,设计时将住区空间的视觉整合度高的区域集中起来,将活动空间布置在其周围,提高活动空间自身的视觉整合度,便于被居民发现使用;
同时将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集中布置,可以增加空间的多样性,吸引其他人群来此活动。即杨·盖尔在交往的空间中提出交往活动具有“自我强化”性[16],通过不同活动来相互促进更多活动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钦. 我国城市数量达672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 58%[EB/OL]. 北京青年报. (2019-08-15)[2020-06-18]. http://finance. sina. com. cn/roll/2019-08-15/doc-ihytcern1028858. shtml.

[2]    GB 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年版)[S].

[3]    于一凡,胡玉婷. 社区建成环境健康影响的国际研究进展:基于体力活动研究视角的文献综述和思考[J]. 建筑学报,2017(2):33-38.

[4]    肖扬,Alain Chiaradia,宋小冬. 空间句法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局限性及改善和扩展途径[J]. 城市规划学刊,2014(5):32-38.

[5]    黄凯,纪绵.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历史环境可持续保护研究:以广州西关历史街区为例[J]. 新建筑,2019(6):21-25.

[6]    焦利民,唐欣,刘小平. 城市群视角下空间联系与城市扩张的关联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0):1177-1185.

[7]    张佶. 空间句法在规划实施空间评价中的运用初探:以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为例[J]. 城市规划,2015,39(1):64-74.

[8]    罗克乾,沈中伟.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地下空间活力研究:以成都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的地下空间为例[J]. 南方建筑,2019(4):116-121.

[9]    陈明星,沈非,查良松,等.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交通网络特征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39-42.

[10]  刘畅,董方洪,肖瑶. 基于空间句法的居住区道路开放可行性研究[J]. 山西建筑,2017,43(19):32-33.

[11]  徐晓燕,曲静,叶鹏. 基于空间句法的住区配套商业设施可达性研究[J]. 规划师,2012,28(S2):244-248.

[12]  张愚,王建国. 再论“空间句法”[J]. 建筑师,2004(3):33-44.

[13]  高岩琰,李早.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小区内部可达性研究[J]. 工程与建设,2014,28(2):160-162.

[14]  HILLIER B. Space is the machine[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129.

[15]  胡惠琴,畅流. 老旧住区文娱活动设施规划布局适老性改造研究:以北京红北社区为例[J]. 建筑学报,2016(2):22-27.

[16]  GEHL Jan. 交往与空间[M]. 何人可,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3-18.

猜你喜欢华里住区户外活动蜜獾哥的别样温柔意林·少年版(2019年20期)2019-11-13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中华建设(2019年5期)2019-07-05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智能城市(2018年8期)2018-07-06户外活动开始啦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8年3期)2018-05-12酒中日月延河·绿色文学(2016年8期)2016-05-14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中国房地产业(2016年2期)2016-03-01偏 见文苑(2015年35期)2015-11-17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新闻传播(2015年15期)2015-07-18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浅谈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年3期)2015-07-01

推荐访问:句法 适宜 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