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年干部心得体会:没有横空出世伟大,只有艰苦奋斗青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青年干部心得体会:没有横空出世伟大,只有艰苦奋斗青春,供大家参考。

2024年青年干部心得体会:没有横空出世伟大,只有艰苦奋斗青春

“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能变成真珠,石头能化做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让沙漠布满森林。”一口气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这句高中时代摘抄的句子不经意浮现在脑海中,重温国家领导到人近半个世纪前的青春岁月,铭记于心的是那从平凡走向伟大的艰苦卓绝奋斗历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采访实录,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从众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彰显大智慧,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是一本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和充溢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

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揭示非明志无以成才的成长规律。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无论时代场景如何变化,与祖国共成长、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路,都是青春永恒的主题。“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
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一个15岁的青年,突然从大城市来到小村庄,面对身体上、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应,心理落差可想而知。“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磨炼了他的意志品德;
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掏心窝子的一言一行,坚定了他理想想念,种种艰巨挑战反而让青年习近平扣紧了“人生第一粒扣子”,逐渐成长为梁家湾的“好后生”。理想信念是青春远航的“源动力”。正确的道路,是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指引的,面对“黑帮子弟”政治污蔑,面对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困境,面对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应,他始终坚持追求真理和进步,始终对党充满信心,矢志要为群众办实事。与他同窑洞住过的雷平生说,习近平有强烈的使命感,在农村的7年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8次入团,10次入党,如此饱经周折的入团入党经历,支撑其的根源力量,便是内化于心,外化成行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心中有了信仰,脚下便有了力量。青年习近平的苦难辉煌,为“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做了最好注脚。艰难困苦是砥砺青春的“磨刀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逆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和追求。“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七年陕北生活,从15岁刚来到黄土地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时坚定的人生目标,自然环境、劳动环境、生活环境乃至政治环境风霜刀剑没有令青年习近平倒下,只要有敢于吃苦的勇气、不怕吃苦的骨气、乐于吃苦的劲头,再苦的环境也能适应,再难的问题也能直面解决。回过头来看,正是陕北这段艰苦的生活磨炼,锤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忍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使他成为在艰难环境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勤学实干是青春飞扬的“通行证”。“上山放羊,他揣着书,把羊放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休息时,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听说,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他跑了三十几里路才借到手。”……“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读书”便是青年习近平最真实的写照,渴求知识,崇学尚读,在那样一个社会文化氛围缺失、科学知识匮乏的年代,他留下的是一段又一段“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得读书灯”的“书痴”佳话轶事。而当上村支书后,青年习近平也给人们留下解决问题“讲得最实”“办法最管用”的深刻印象,从办沼气到打坝打井,从办铁业社到种烤烟,再到办代销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实干苦干,让自己的青春在梁家河飞扬着不同凡响的风采。

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诠释了非实干无以造才的伟大根源。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总书记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如果说,梁家河的种种是一种时代被动式,那么大学后前往县城基层锻炼便是自主选择的结果。这边基层沃土也的确成为如今新时代的伟大根源。既往为民谋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一执政理念的形成,奠基于在7年的知青岁月。“民者,万世之本。”人民群众是党的根基所在,是党的源头活水,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保障。青年习近平从梁家河读懂了民心,也读懂了中国梦,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就要常怀勤政为民之诚心,要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群众立场不能变,服务人民群众之初心不能变,听百姓疾苦之心不能变,为民不谋私,让“牛马”意识常记于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便成了他的座右铭,了解百姓所需、所盼、所愿,用心、用情帮助百姓解决好最实际的困难,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情怀天下近平民。从梁家河与老乡们的同甘共苦、情同手足,到2017年新年贺词中“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舞步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情怀天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爱。就像他一直强调的一样“我确实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承点,这也是我人生逆境中、最需要各方面帮助的时候,延安人民向我伸出了无私的帮助之手。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观念,形成的很多的基本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这样的赤子情怀使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对普通群众充满真情,这充分体现在总书记如今开展的精准扶贫等诸多治国理政实践中。

一部生动的党课教材,指引了非先进无以为党的基本要求。7年的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回答并解决好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要沉到基层,深入一线,访民情、听民声,要乐于奉献,勇于奉献,就要不怕吃亏,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群众是土壤,党是种子,只有扎根人民群众的土壤,才会在人民那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先进性是党员的关键点。什么是先进性?青年习近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的这样一个有追求、能吃苦、爱学习、办实事、重仁义、敢担当的“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形象,便是先进性的最好诠释。要牢记“为什么入党?”的初心,它不是为了身份好看,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是为了所谓的政治资本积累,而是为了捍卫和建设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而崇高的理想追求。要时刻保持在群众中,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战斗堡垒,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闪光的旗帜的基本遵循。要坚持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理念融入思想、作为一种动力融入工作、作为一种追求融入人生,爱岗敬业、勇于进取,努力成为创造一流业绩的先锋模范;
要始终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砥砺优良道德品质、树立崇高道德形象,努力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锋模范。纯洁性是党员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青年习近平为什么在梁家河村和赵家河村群众尤其是青年中有那么高的威望,说到底,是他把群众的利益装在心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所有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的成功,南征北战,流血牺牲,靠的正是坚定正确的信仰;
而如今和平年代,则需要千千万万个像青年习近平一样的纯洁党员,用信仰的力量为支撑,密切联系群众,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经验、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历史前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这是李大钊对青年人的勉励。今天,我们时代性地站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历史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历史节点上,应当把党的创新理论和领袖指引的方向作为人生指南,自觉校正人生航向,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人生之路上行稳致远,走出一条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内心的正道坦途。

推荐访问:艰苦奋斗 心得体会 横空出世 青年干部心得体会:没有横空出世伟大,只有艰苦奋斗青春 青年干部心得体会:没有横空出世的伟大 只有艰苦奋斗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