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行动·结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三重意蕴

周勇平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共同富裕日益成为社会关切的热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论断,下文统称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

近年来,学界对共同富裕的研究颇为丰富。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分界,五中全会前,学界的研究重点多集中在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启示,共同富裕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
五中全会后,学界的研究重点转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随着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落地,不少学者将视野聚焦于浙江实践,总结提炼实践中的经验并从中得出启示。

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例如,顾海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展开讨论,揭示其中深刻意义[1]。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方法论的重要论述,鲁品越认为,可以从把握平衡和不平衡、公共财富和个人财富、激励人们创造财富和共享发展成果等三个方面深化对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方法的理解[2]。袁银传和高君从背景、内涵、意义层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进行阐发[3]。裴广一和葛晨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上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进行诠释[4]。梅荣政和朱莹则是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5]。也有学者从多个方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夏一璞将其作为2021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十大前沿问题之一,并从意义、内涵、路径、共同富裕与大历史观、共同富裕与奋斗目标等方面概述了学界的研究前沿[6]。罗健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主要内容概括为内涵、价值、战略、过程、实践、奋斗、方法等七论,并提出相应见解[7]。

以上研究,有的论述具体而深刻,有的全面而广博。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即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内涵,找到其中蕴藏的深刻意蕴。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以来关于共同富裕论述的仔细梳理和认真研读,本文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内涵包含三重维度,分别是理想意义上、行动意义上和结构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理想不是空想,是能够实现的憧憬。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通过资本家的良心发现和个别人的身体力行实现全人类平等富裕的方案,注定要在现实中碰得粉碎。他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理想也不是现实,是还没有实现的憧憬。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曾有一段时间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实际,把理想当作现实,走了一条平均主义的道路,共同富裕的美好初衷并没有产生共同富裕的客观结果。

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可以发现,其共同富裕论述的第一层意蕴是将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理想来论述。在这个意义上,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特征,也就是说,只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理想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共同富裕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学界有着大量研究。学界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但是在大量著作中深入论述了共同富裕思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都闪耀着共同富裕思想的光芒。例如,孟书广和朱可辛从四个维度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论证人类共同富裕的可能性的”[8]。蒋永穆和谢强从“解决贫困问题”等四个方面剖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如何扎实推进实现共同富裕”[9]。他们的研究结论都建立在“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特征”之上。当然,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乔惠波认为,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生产力基础,但不一定要到“共产主义社会”方才实现[10]。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学界也有大量研究。学界主流观点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特征。也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上有新的思考和贡献[11]。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认为作为共同富裕的第一层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是站在理想意义上论述的。

第一,共同富裕与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共同富裕应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果将群体范围和富裕程度进行排列组合,将有以下几种情形:全体人民都不富裕、少数人富裕多数人不富裕、一半人富裕一半人不富裕、多数人富裕少数人不富裕、全体人民都富裕。改革开放前,我国情况属于第一种。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强调必须依靠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我们要实现14亿多人的共同富裕,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让分配的“蛋糕”足够大和足够好,而这需要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完成。马克思指出,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12]。也就是说,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下的社会生产力,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保证。那时,社会财富将会充分涌流,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共同富裕与物质精神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而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裕。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质精神共同富裕,需要在生产力足够发达的前提下使得人的精神境界足够远大。而这样的目标只有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达成。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所不断推进的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3]421。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铲除与过去一切时代相联系的陈旧观念。精神上的富裕,需要依靠道德、哲学、政治、文艺等方面的繁荣,而这些上层建筑具有较强的相对稳定性,需要在生产方式的运动发展中不断实现对传统的突破和变革。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这一决裂过程将彻底完成,人们真正实现精神上的共同富裕,才真正实现物质精神共同富裕。

第三,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14]学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讨论。有学者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视为同一概念进行论述。也有学者,如乔荣生、梁瑞敏和陈曦在文章中指出,应从整体上把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涵,而不能孤立看待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15]。本文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简称,即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描绘未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特征时,提到了人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反杜林论》等著作中也多次将人的全面发展视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一大特征。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真正的富裕、“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马克思指出,在未来社会,“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因此,并不是为了获得剩余劳动而缩减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12]。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有机统一、相互贯通的。

第四,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使用“平均主义”作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反面教材。所谓平均主义,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干好干坏一个样”[16],群体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平均主义问题由来已久,马克思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问题。他指出,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才能彻底根除这一问题。他将平均主义定名为“粗陋的共产主义”,认为其是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的第一种形态,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17]。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且仅有依靠生产力的发展。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
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13]166。而生产力的增长和发展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足以摧毁平均主义的各种理论和实践及其思想根源和物质基础。

第五,共同富裕与全人类解放。一个民族能否建成地域性的共同富裕(作为理想意义上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回答了这一问题。他们指出,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的交往日益普遍,并成为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普遍交往下,任何地域性的共产主义社会,即共同富裕(作为理想意义上的)社会是不会长久存在的,“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13]166。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全人类解放,才能实现真正理想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理想意义上的共同富裕,要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述的共同富裕,是站在理想意义上来阐释共同富裕的。作为理想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常用“促进”一词作为搭配,常常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连用。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8],就是基于理想意义对共同富裕进行论述。与理想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搭配的动词除了“促进”外,还有“朝着”“实现”。例如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9]。2021年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20]

理想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一以贯之、不懈坚持的理想。这一理想不是虚无缥缈的空想。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认真而又谨慎的研究,得出了人类必将迈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即理想意义上的共同富裕)的科学结论。这一理想也不是已经到来的现实。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决不会”,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生命力的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当前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21]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深刻论断,都在告诫这一点。

中国共产党不仅仅将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理想,同时也在行动和实践。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实现理想意义上的共同富裕而行动。新中国建立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但从大历史观的角度看,这也为当前探索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经验、一定理论准备和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开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的实践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擘画了共同富裕蓝图,通过精准扶贫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许多原创性贡献。

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可以发现,其共同富裕论述的第二层意蕴是将共同富裕作为一种行动来论述的。作为行动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常用的词语搭配是“推动”“推进”,常常与“扎实”一词连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共同富裕是我国前进发展道路上的一项工作、一项进程。“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2],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丰富思想,形成了行动意义上的共同富裕的行动指南,包括原则、要求、措施、阶段安排,等等。

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原则、要求、措施、阶段安排等方面的研究,已有大量诠释,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关注到行动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所搭配的动词常用“推动”“推进”,推动有“使事物前进、使工作展开”等意思,推进有“推动工作、使前进”等意思。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化对推动和推进的理解。

第一,主体方面。推动和推进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始终把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共同富裕能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共同富裕也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责主业。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紧密关系,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重要目标、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与中国的发展密不可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是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初心使命的政党,作为事业的领导核心、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当之无愧成为推动、推进共同富裕的主体。

第二,普遍与特殊。推动和推进的过程,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处理好一与多、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人员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要推动全体人民都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也强调不同群体在推动过程当中的特殊性。对于高校毕业生、进城农民工、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公务员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相应的推动方向[14]。区域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整体工程,是一个“总体概念”,同时也强调要允许不同地区在程度和先后上存在差异。

第三,速度与质量。推动和推进的过程,是平衡速度与质量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国内外目前的情况,多次就共同富裕的背景进行深刻阐发。如果不同区域、人群的收入差距拉大,会对经济社会良性运行带来风险和挑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势必要尽快解决这种问题。如果放任这种问题的发展,就会导致两极分化。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23]。在讲究速度的同时,还得注重质量。与“推动”和“推进”常用的搭配是“扎实”一词。所谓扎实,指的是结实、坚实和踏实,强调的是推动和推进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有耐心,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办好,一件一件办,注重实际成效,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第四,阶段性与连续性。行动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既体现阶段性,也体现连续性。“推进”指的是把一项工作推向前进,不断做好本阶段应该做的事情,更多体现的是阶段性。“推动”指的是把一项事业持续运动起来,不断到达新的阶段,更多体现的是连续性。辩证法的一大精髓在于把任何事情都当作过程来看待。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24]。共同富裕事业是由一个又一个的过程组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推进共同富裕,持续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成效。这体现了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焦点放在打赢脱贫攻坚伟大战役上,为当前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准备的过程。从目前到本世纪中叶,推动共同富裕分为三步,时间节点分别为“十四五”末、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在这些阶段当中,要做好本阶段应该做的事情,不断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将共同富裕事业推向前进。到了本世纪中叶,随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行动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仍然存在,此时仍然需要继续推动共同富裕。到那时,相应的世情国情、时代特征等会对推进共同富裕事业提出新的要求。总之,在实现共同富裕前,推动和推进共同富裕一直在路上。不同阶段有不同特征,需要科学把握和动态调整,不断推进共同富裕事业;
共同富裕事业是一项持续不断的事业,需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共同富裕论述内涵的第三层意蕴是将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结构进行论述。本文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作出的目标安排(包括现实目标和制度安排),是从结构意义上论述共同富裕的。

关于共同富裕的目标安排,早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擘画了共同富裕的时间轴。报告指出,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要分别完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18]的奋斗目标。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文件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新增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5]目标。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目标的完成时间节点提前至“十四五”末(即2025年),而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共同富裕目标没有变[14]。无论是收入差距、消费水平等共同富裕衡量指标,以及同时提出的“坚实步伐”“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等共同富裕具体要求,都是结构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它包括现实目标和制度安排两方面内容。

共同富裕的现实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共同富裕阶段目标时所指出的,如“居民收入差距”“实际消费水平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都是结构意义上的共同富裕的具体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共同富裕时多次强调“制度”。他强调:“共同富裕路子应当怎么走?我们正在进行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创造条件、完善制度,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26]这里的“合理的制度安排”就是结构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所要达成的。历次会议中提出的“坚实步伐”“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等共同富裕具体要求,正是基于结构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制度安排提出的。

第一,与增长相关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谈及共同富裕时提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高度统一、相互促进。只有不断促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才有坚实的物质保障;
只有不断促进共同富裕,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较为优质的人力资源。二者所不同的是,高质量发展强调国家方面,而共同富裕侧重于人民。这些与增长相关的“合理的制度安排”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包括促进就业、壮大实体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注重教育公平与质量等制度。

第二,与分配相关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将与分配相关的制度称之为推动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些与分配相关的“合理的制度安排”涉及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三次分配。三者之间是相互衔接、互相补充的关系。

第三,与公共服务相关的制度。在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目标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被多次提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指标,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共同富裕的一大法宝。与公共服务相关的“合理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在精准扶贫战役中,教育、医疗、住房是“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内容,而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这些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要缩小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异化程度,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中遇到的难题。与此同时,也要避免福利主义的陷阱,杜绝高福利养懒汉、不劳者搭便车的现象发生。

第四,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制度。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对资本和市场。马克思、恩格斯曾高度评价资本的历史地位。当前,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对于推动共同富裕正在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点不容忽视,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后,我国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共同富裕道路。这条道路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利用资本发展生产力,将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发挥市场的重要作用,同时避免资本的消极作用,通过合理的资本管控制度,促进资本在国内的良性发展。

第五,与法治相关的制度。这些“合理的制度安排”也包括依法依规的风气习惯和相应的法律制度。对于合法收入,要依法保护,而对于非法收入,则必须依法取缔。要依法管控资本,让资本在法治轨道中运行。要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其健康发展。要不断建立健全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党规党纪,防止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的出现。

以上五点是结构意义上的共同富裕需要的“合理的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的核心是要解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平衡做大做好蛋糕和切好分好蛋糕的关系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共同富裕还处于探索当中,这些合理的制度安排如何细化、如何落地、如何衔接、如何发挥最大效能等,都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工作。

制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是我们党现代化进程中的宝贵经验和重要法宝。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我们在相应时间节点,需要完成相应的现实目标,形成相应的制度安排,进而将共同富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可以体会其中的三重意蕴。共同富裕的三重意蕴是有机统一的。为了表述方便,本文使用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用法。但是三者之间并无先后顺序,可以舍弃这些序词。三重意蕴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根据结构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优化和调整相应举措,不断推动和推进行动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最终达到理想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共同富裕论述,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平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扎实有效的作风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不断推动和推进共同富裕事业行稳致远,为民族复兴、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坚实理论和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共产主义共同富裕理想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湘潮(上半月)(2022年7期)2022-12-06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2021款理想ONE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理想中学生百科·大语文(2021年2期)2021-03-08你是我的理想型花火彩版A(2021年11期)2021-02-08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新湘评论·下半月(2016年4期)2016-05-05

推荐访问:意蕴 总书记 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