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社区服务治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中共沙湾市委党校 高子棋

我们党的根基在群众、血脉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党的十九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是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向基层下移,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组织与基层群众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一)创新社区服务治理模式是加强城市党建工作、提高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每个城市的执政基础,肩负着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商讨决策社区重大问题、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辖区稳定安全、发展社区经济、做好居民服务等诸多职能。近年来,沙湾市坚持与中央、自治区、地区社区治理方针政策学深做实上下大力气,在社区党建、队伍拓展、资源整合、阵地翻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当前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构建和谐社区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体制不顺畅、机制不灵活、个别党组织能力不足、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等问题,造成居民群众对社区党组织意见大、满意度不高。所以只有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治理模式,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从群众期盼的事做起,才能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公信度和群众的满意率,使社区党组织成为引领社区居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头雁”。

(二)创新社区服务治理模式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各级党组织肩负着团结带领全疆各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重大责任。当前,全市总体稳定形势大局良好、总体可控向好,但我们仍要看到形势依然严峻,“和谐中有危机,安定之中有隐患”。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一些社区党组织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流动人口治理、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社区服务治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治理并重的理念,及时做好社区居民群众思想引导和宣传教育工作,调整好各方利益,化解好矛盾纠纷,解决好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全力维护社区稳定,是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关键。

(三)创新社区服务治理模式是改进服务方法,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也呈现更新的多元化特征,广大群众对最基本的就学、就业、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如此情况若再只依靠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必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治理模式,有效整合各种社会治理资源,调动多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社区治理服务的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沙湾市针对社区人口密度不均,社区阵地面积不足、室内外设施陈旧、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把社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作为激发社区服务的“内生动力”,按照“类型明确、布局合理、要素齐全、环境整洁、运行规范、服务到位”的原则,抓建设、强堡垒、健规范、促服务,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建好、管好、用好社区阵地,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要素推动社区治理服务各项工作。

(一)精心谋划,压实责任,加强组织抓推进

成立机构,强化领导。将社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列入全年规划“一把手”工程,列入全市重点工作,精心谋划,高位推进,认真研究社区基本情况、辖区特点、居民需求和建设重难点等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三个一”举措推进,即一个部门组织,具体负责建设的各项推进工作,深入每个社区多次实地指导、督促建设;
一个方案推进,市、乡镇、社区分别制定建设实施方案,在达到共性要求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特色亮点,做到既有统一动作,又有自选动作;
一个口子把关,市委相关部门加强指导把关,有力地推动了建设工作高标准、高质量落实落地。实地调研,解决难题。市委书记深入到全市各乡镇部分社区实地调研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组织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分片召开现场推进会,了解各社区建设总体规划、软硬件配备、亮点特色、建设效果及存在的困难或潜在的问题,现场协调解决。

(二)分类推进,优化功能,完善机制强服务

结合社区整体实际情况,按照“整合扩建一批、优化改建一批”的思路,逐个分析研判,整合资源,因地施策,扩大阵地面积,增强承载能力。根据群众需求和工作要求,坚持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缩减办公区域,扩大服务场所,将部分岗位转到一站式服务大厅,优化整合社区科室,对部分旧楼进行改造粉刷,全面改善社区阵地条件。提升阵地功能。通过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现“行政化社区”向“服务型社区”转变,最大限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需要。利用社区廊道,打造宣教展示厅,通过板面、橱窗、绘画等多种形式,使宣传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整合社区、“访惠聚”工作队、警务站(室)等场所、资源、力量,优化“一站式”服务大厅功能,设立统一办事窗口和特色服务窗口,推行“集中式办公”与“一站式服务”相结合,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全程代办制、上门服务制拉点成线,落实群众“最多跑一趟”目标,有效破解了社区“力量难凝聚、运行不顺畅、问题难解决、服务不到位”等难题,打破社区和群众之间的壁垒,方便了群众办事。进一步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完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突两个方案,各社区专门成立疫情防控、维护稳定调研指导组,实施精准管控,做好了流动人口服务,维护了社区安全稳定,确保了一方净土。

(三)抓好队伍,落实保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选优配强班子队伍,激发内生动力。本着“抓早、抓小、抓实、抓好”的原则,切实做到领导、动员、培训、指导、宣传、程序、资金、人员有效组织,周密部署,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顺利圆满完成社区换届工作,社区均一次性换届成功,有效优化了社区“两委”班子结构。二是统筹力量,构建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抓好自治区党委加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1+2”文件的贯彻落实,确保基层党组织体系构建严密顺畅,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两中心一站”组织架构健全见效,科学合理完善各中心(站室)人员组成,明确负责人及职责。三是落实保障,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信心。严格落实基层运转资金,保障社区组织正常运转。

(四)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强化保障促提升

克服财政困难,通过市级拨付一些、市财政支出一些、乡镇支持一些、社区自筹一些、“访惠聚”工作队支援一些等渠道,市、市、乡镇、社区(“访惠聚”工作队)四级分别对全市14个社区进行改造升级,社区的软硬件条件得到根本性提升。规范日常资金投入。健全以市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规范的经费保障体制,确保全市14个社区工作正常运转、活动常态开展、便民服务扎实务实,确保了社区有地方服务、有人服务、有钱服务。加强力量投入。结合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齐“两委”班子成员,提高中共党员比例,降低平均年龄,提升从业者学历,优化了班子结构,强化了组织力量。通过招聘社区工作者、公益性岗位、防疫专干等方式,社区人员普遍增加到20人左右。结合“党建+维稳”五级工作体系建设,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推进,科学规划网格化管理,成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配备网格员、联络员,实现社区干部、工作人员下沉到网格,各项工作、服务落实延伸到网格最远一户居民。充分发挥辖区单位兼职委员、到社区报到无职党员引领作用,联合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日常巡逻盘查、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等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五)科学评星,动态治理,注重结果运用

研究制定《沙湾市村(社区)级组织“星级化”创建工作考评办法》和《“星级化”创建考评验收评分细则》,根据社区基层组织特点细化量化村、社区考评指标,制定考评具体标准。采取自下而上、分级负责的方式落实创建任务,明确抓创建、抓评审的责任,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乡镇党委抓落实、相关市属部门参与复核的创建工作责任体系。把创建工作划分为群众测评、乡镇考评、市属部门复核验收、市委审定授星、公示亮星等5个步骤,经组织评审验收,达到规定条件的,经报市委同意后予以“增星”;
乡镇党委坚持一季一核查,对达不到规定星级标准的,随时“减星”。根据评星定级结果,按所得星的多少,将社区党组织划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级别:八颗星及以上为“好”,七颗星为“较好”,五至六颗星为“一般”,四颗星及以下为“差”。评定为7星级及以上的优先推荐“五好党支部”评选;
评定为8星级及以上的优先推荐市级及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
评定为10星级的优先推荐自治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
没有获评“民族团结”“宗教和谐”2颗星中任何1颗的,不得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界“双五好”评选,没有获评“精神文明星”的,不得参加文明社区评选与命名,没有获评“平安建设星”的,不得参加平安乡社区评选与命名。社区组织“星级化”评定结果作为社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进、表彰的重要依据。社区干部业绩考核以及绩效报酬与“星级化”创建挂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沙湾市在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创新还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一)社区职能职责交叉不清

目前,职能职责未理顺,社区承担了几十项行政事务工作,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多数时间均在处理上级单位部门交办的行政事务,对于社区事务有心无力。长此以往,形成了上级领导、有关部门布置什么就干什么,社区过度的行政化倾向制约了社区的自主发展。[3]

(二)社区自治职能较弱

由于繁重的行政和社会治理事务加之各种各类考核坚持使社区陷于疲于应付的被动工作局面,甚至将行政工作推及居民自治组织,使其服务功能被行政化所覆盖。大量“横到边、竖到底”“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行政工作推及社区,更有部门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下答指令任务、安排布置工作,但是培训指导不到位,以开会代替培训、以检查模糊指导、以各种表格体现工作落实的情况。社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办理或协助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上,忙于收集情况、统计数据资料,应付上级的检查,弱化了社区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三)责权利不匹配

各行业、各部门工作重心下移,向社区布置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行政事务成了社区的主要工作,出了问题社区承担责任,相应的权力未下放,工作经费未划拨,权责利分离,形成了社区责任大、权力小、利益少、负担重、无保障的局面。

(一)理清社区职责任务

建立行政事务进社区准入机制,切实为社区“松绑”,强化社区自身服务功能和自治功能,真正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匹配服务,做到责、权、利配套。社区的工作要围绕居民的需求开展,实施居民自治服务。凡属于各级各类政府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原则上不得直接转嫁给社区;
凡依法依规确实需要由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周转和工作指导;
对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的确需社区开窗口的行政性事务,必须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同时保障社区推进工作的自主空间。

(二)开展共驻共建活动

充分利用辖区资源,搞好社区建设。主动与辖区单位衔接、协商,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以寻求辖区单位资金、人员、场地的支持,充分调动辖区单位为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以“社区党支部+辖区共建单位+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的联席会议机制,增强辖区单位干部职工“共驻共建共享”的双赢理念,实现“1+1>2”的联动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态势。

(三)建设独具特色的社区

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搞好社区文化教育,修建社区文化广场和活动室,设立图书室,发挥特色文艺队伍的作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搞好各类教育培训,提高群众素质,建设人文社区。搞好社区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打造优美环境,建设绿色社区。搞好社区治安,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加强社区房屋出租治理和流动人口治理,推行“以房管人、以证管人”办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建设平安社区,增强安全感,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4]

猜你喜欢社区服务党组织群众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中国民政(2022年3期)2022-08-31“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中国民政(2022年3期)2022-08-31“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国民政(2022年3期)2022-08-31清华党组织公开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5期)2021-09-19多让群众咧嘴笑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公民与法治(2020年12期)2020-07-25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杂文月刊(选刊版)(2018年9期)2018-05-14

推荐访问:社区服务 治理 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