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给“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贺信学习感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给“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贺信学习感悟,供大家参考。

2023年给“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贺信学习感悟

给“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 6 16 届学术大会暨第 0 30 届院士大会”的贺信学习感悟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 16 届学术大会暨第 30 届院士大会致贺信。在贺信中,习近平主席指出,要进一步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与合作,以科学繁荣发展造福各国人民。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所未有的机遇,经受世纪疫情广泛而深远的考验,向科学技术要发展动力,以科技创新解答发展难题,已经成为世界共同的追求。要进一步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与合作,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协作中深化科技创新,实现共赢共享,让科技“繁荣之光”更好地照亮人民“幸福之路”。

   开拓进取提升创新能力,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回首历史,两次世界大战重构了世界秩序;放眼未来,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国际秩序深刻重塑。世界不断发展,各国相互依存、深入融合,已成为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新秩序的转变与形成要以合作共建方式实现。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化发展受到诸多挑战,世界更需要推动新科技革命,利用新科技增强驱动力,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从超级计算机、“中国天眼”、中国空间站等科技基础设施和大 科学装置,到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不但没有成为限制、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手段,反而不断与世界分享、造福全人类,为世界化解风险挑战树立典范、做出贡献。

   一以贯之坚持开放合作,携手实现跨越发展。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国际科技合作是大势所趋。今天,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立成为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更有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计划、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等项目中,中国不断向世界传递出以科技创新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决心和诚意,为推动人类科技进步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面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只有坚持开放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才能携手实现跨越发展。从推广菌草种植到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从电力网络建设到铁路升级改造,从数字经济合作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科技交流合作持续深入,为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多举并用营造创新生态,搭建交流互鉴桥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天的中国,正以科技创新的蓬勃生机吸引着世界的关注。《2021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 排名已经从 2013 年的第三十五位上升至第十二位,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力度。《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专利活动最活跃的国家。无论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还是建立相关的政策制度体系,都是为了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充分激发创新潜能和市场活力。中国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筑巢”“搭台”,支持在中国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把更多国外贤才“请进来”;支持设立海外研发中心,鼓励国内创新主体“走出去”,利用科技搭建起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面向未来,以更加开放、充分信任、全面合作的姿态推进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共享,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给“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 6 16 届学术大会暨第 0 30 届院士大会”的贺信 学习感悟 11 月 21 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 16 届学术大会暨第30 届院士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对增进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寄予期待,对促进科学繁荣发展造福各国人民提出希望,对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实现联合国 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发出动员,为世界永续和平发展锚定目标、指明方向。

   凝聚开放共识,始终坚守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经济发展受困之际,各国凝聚“开放共担”“开放共治”“开放共享”的开放共识是纾发展之困的首要途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都以各自方式观察、认识和改造世界,形成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学说和理论体系,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的科学开放,是有思想定力的开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明确坚守与开放的关系,开放既要有包容性,又要有主心骨,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防止和破除意识形态教条化。只有在建立了正确方向的思想共识基础之上,才能有力推动后续科学融合发展的大和谐,让世界科技活力充分迸发出来。

   支持开放合作,紧紧围绕国家决胜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各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更好增进人类福祉。此外,中国科学应当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厚重的民族精神,始终面向全面建成现代化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更好地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多重社会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建设开放生态,着力创新开放知识体系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更加活跃,建设科学开放创新生态也变得日益重要。要着力做强开放产业、着力壮大开放平台,建立人才开放机制和资金多元投入机制,注入更多外部资源,激发国际科学的内在活力。秉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理念,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格局,让政府间合作机制更加完善、民间交流合作更加活跃。要加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建设,使国际化科研制度和环境更加完备,科技创新要素跨 境流动更加便利,科技领域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对全球创新资源的聚集能力不断增强。要面向全球性问题和重大议题,在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作成果,为应对全球挑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给“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 6 16 届学术大会暨第 0 30 届院士大会”的贺信学习感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 16 届学术大会暨第 30 届院士大会致贺信,指出:“中方高度重视基础科学发展,愿同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进一步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与合作,以科学繁荣发展造福各国人民。”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纵观世界发展大势,科技的发展关乎民族命运,决定国家未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远征之路上,社会各界当凝聚合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与人民企盼,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朝着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破浪前行。

   优化布局强基础,打造创新“增长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布局,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取得长足进步。从“几年一发”到“一年几发”,从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到全部实现国产化,从试验性空间实验室到即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逐梦星辰大海的探索历程是正是我国持之以恒推进基础研究的生动缩影。未来的我们,更需要在切实加强战略谋划上下功夫,针对不同区域的创新基础,不断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努力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创新增长极。

   提升能级聚合力,锻造创新“大载体”。创新平台是创新资源集聚和成果产出的重要载体,努力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是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一环。放眼当今社会,智能社会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已异军突起,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坚实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的创新氛围,更要有大众创新的生态环境和体制活力。当下的我们,要聚力集中现有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要优化提升省级、国家级创新平台,着力 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实验室体系。加快建成一批接轨国际前沿的创新平台,着力打造区域性创新高端平台,通过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应有贡献。

   引育人才添动能,筑牢创新“硬支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没有人才,创新就难以实现。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全社会形成共识、形成合力。科技人才工作涉及面广、政治性、政策性强,只有做好科技人才发展的宏观谋划和顶层设计,才能为选育管用好科技人才定好方向、把好力度与节奏。总结过去,我们坚持人才驱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展望未来,面对新课题、新挑战,更需要我们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科技人才成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秘密武器”。同时,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离不开社会各界同心同向,既要在“真金白银”等硬件上拿出诚意、有诺必践,也要在创新机制、人才服务等软件上用心用情、精耕细作,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推荐访问:大会 标签 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