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15篇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15篇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1

这个春节来了一只凶猛的小怪兽——新型冠状病毒,为了不给奋斗在一线的英雄们添麻烦,我们一家人选择乖乖地待在家。

由于新冠肺炎的高传染性,我们的寒假也不断“充值”。在家待得久了,我这小身板可有些按捺不住。嘘,我有个比我大四岁的姐姐。我俩把家里搞得“鸡犬不宁”,老爸老妈也拿我们没办法。嘿,这可是二胎家庭特有的欢乐呀!

今天我起了个大早,才6:45,家里静悄悄的。我麻利地刷好牙,喝好热水,轻手轻脚地走到姐姐房间,看见她睡得正香呢。“小懒虫,我得把你弄醒。”我拿起报纸卷成轴状,凑到她身边:“起——床——啦——”睡梦中的姐姐被我的大嗓门吓醒了,揉着眼睛气急败坏地从被窝里坐起来。我立刻扔下报纸逃也似地跑出了房间。“陈彦佐,你给我回来……”夹杂着姐姐怒气的喊声幽幽地飘来,我躲在自己房间大口大口地喘气。

别看我这次占了上风,其实在家里,我是个小淘气,而姐姐是个“小霸王”。游戏规则、相处之道都是她说了算。她的泰迪熊,从来不给人玩。我一碰她亲爱的泰迪,她就会张牙舞爪,就算是我不小心碰到了,姐姐也会和我“拼命”。但我是个“厚脸皮”,姐姐不给我玩,我偏要玩。我常常趁她不注意,捏捏泰迪熊的脸,揪揪泰迪熊的腿。姐姐一旦发现她的“宝贝”有被我动过的痕迹,就会打我三下屁股。我常常痛得龇牙咧嘴,只好跑告诉妈妈。

一天下午,我小心翼翼地潜伏到她房间,看到她认真地在写作业,想从背后吓唬她一下。没等我走到书桌,“噗”,我居然放了个很响的屁。这下姐姐火冒三丈,从楼下一直追我到阳台。我冲着她做鬼脸,她对我紧追不舍。“噔噔噔”的地板摩擦声让妈妈实在受不了,眼看着“河东狮吼”马上要开启,我和姐姐赶紧往房间跑。到了门口,依姐姐制定的老规矩,我俩异口同声地说:“一二三对不起,四五六没关系。”然后头也不回地进了房间。唉,谁让她是姐姐呢?

一天中我们还会为了谁的烤肠大一点儿争论,也会为了谁洗澡洗得早一点赌气……妈妈有时候看着我们无奈地笑,因为我们上一秒还在“怒目圆睁”,下一秒就会手拉手和好。

宅家的寒假因为我和姐姐的“鸡犬不宁”增添了更多的趣味。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2

与死神赛跑,他们不眠不休坚守一线

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专科医院,观察区、隔离区、“红区”,这些名词,让普通人望而生畏。但是,武汉市6万名医务人员在繁重工作中坚守岗位,1.5万余名“白衣战士”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武汉市七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说,自1月22日开诊以来,医院开辟了6个诊室24小时接诊,安排9名医生同时为门诊患者服务,每天平均接诊患者在千人左右。

1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护士王源媛,主动请缨成为医院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动作再麻利一点,就能再多诊治一个病人。”防护服穿脱一次需要近半小时,为了将时间全部用在病人身上,她8个小时不吃不喝,护目镜泛满水珠,手汗湿到皮肤发皱。

随着各地“援军”陆续到来,武汉部分医护人员得以暂下火线轮休。

1月28日,听说女儿奋战一个多月后“安全回来了”,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感染科护士柴应兰的父亲给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她们的工作任务重,病房收治危重病人多,她们每天工作时间长!她们的工作环境艰苦危险,……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每天如此高强度、高压力的连轴工作!这是她们的常态。但是,她们没有胆怯、退缩,她们没有叫苦、叫累,她们时刻都陪伴在患者身边……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她们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从四面八方赶来紧急驰援的医护人员,来不及休整,就立刻冲入一线。

1月29日,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施娟美随浙江医疗队驰援武汉,按照领队宋栩彬的叮嘱,为了不污染防护服,节省时间,护士们一下车,就立刻剪掉长发。

1月29日零点到4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刘亮协同医生医治4名危重患者。前线医务工作者穿着足足5层厚的衣服,来完成抽血、血气分析、打针等各项护理措施。休息一段时间后,她紧接着上当天16点到20点的排班,“在厚厚的防护服下,一切细小的动作都变得如此困难,4个小时没有停歇,汗水早已经湿透衣服。”

到达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才几天,江苏援鄂医疗队队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孙立群已经嗓音沙哑。连日来,她每天上午和本地医生们一起查房,指导制定治疗方案,下午2点才顾得上吃午饭,饭冷了便用开水泡一泡,对付一下。

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斗士倒下了,我们还有无数的斗士冲锋在前,一如既往地坚守阵地,去迎接未知的挑战!”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赶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的护士黄艳清,看到一名武汉医生被感染后依然坚强的眼神,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广大医务工作者以近乎不眠不休的工作热情抗击疫情,救治病患。连日来,武汉越来越多的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3

面对新冠肺炎的肆虐,全国人民都奋起反抗。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于是各级党委政府都深刻认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相信有有目共睹的“中国速度”、有从未间断的“中国温度”、有万众一心的“中国力量”,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是迟早之事。

有目共睹的“中国速度”,筑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信心。从1月24日到2月2日,中国在争分夺秒,与时间来了一场“拔河”比赛,短短十天,武汉火神山医院完工并交付使用;2月5日,雷神山医院也交付使用;2月3日到2月4日,武汉建立3所“方舱医院”;从发出应对新冠肺炎的倡议书起,1小时内收到400余份“请战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紧急组建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发出后,1小时内迅速组建完毕……成立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仅用1周时间完成病毒鉴定和测序。仅用2天时间建成信息报告系统。仅用3天时间初步研发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由此可见,与时间赛跑,如此有目共睹的“中国速度”,何尝不能筑牢打赢战“疫”的信心。

从未间断的“中国温度”,树立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恒心。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面对新冠肺炎的肆虐,无数人用实际行动温暖着他人,医务工作者用“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来温暖他人,党员干部用“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信仰来温暖他人,基层干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冲向抗疫前线温暖他人,青年志愿者通过视频电话开展义务心理咨询方式来温暖他人,文艺人士创作《武汉伢》等公益歌曲温暖他人,广电总局向湖北捐赠影视剧播出版权温暖他人精神文化生活,全国各地开通200余条心援热线温暖他人,参建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工友愿不计酬劳温暖他人,汶川农民驱车36小时为武汉捐赠100吨蔬菜温暖他人,普通市民为交警、环卫工发放口罩温暖他人,志愿加入环卫突击队进驻医院从事高危工作温暖他人的……冰冷疫情下的“中国温暖”从未间断,给全国人民树立打赢新冠肺炎战“疫”的恒心。

万众一心的“中国力量”,坚定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决心。全民战“疫”,人人有责,人人都是战斗员。我们经历过98年抗洪、03年非典、06年禽流感、08年雪灾、08年地震等等灾难,在历次艰难险阻面前,我们都没有被击倒、没有被压垮,只因我们有中国共产党这面鲜红的党旗带领着广大人民群众奋勇向前。党旗下,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广大人民群众紧随其后,从心系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同胞安危,到纷纷捐款捐物表达爱心,再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为战“疫”作贡献,无数中华儿女以自己的方式,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构筑起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共同与病魔展开搏击,形成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四大天团”逆风会师,与病毒殊死拼杀;16个省对口援助湖北,全国一盘棋,凝聚强大合力,汇聚万众一心的“中国力量”,坚定打赢新冠肺炎战“疫”的决心。

病毒能够侵入身体,但它无法摧毁人内心的希望。只要14亿中华儿女团结一致,永不放弃,迎难而上,从不懈怠,我们就有信心、恒心、决心打赢这场不容失败只能胜利的战“疫”。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4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她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到这场保卫群众生命安全的防疫阻击战中。她就是某庄镇某村的某好人某,同时也是一名拥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只要有需要,我就肯定在。”2月3日大年初十,正在某村口监测点位忙碌的某的话让人动容。她在防疫一线,已经连续工作了10天。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某主动请战,投入到全村疫情防控工作中。尽管眼圈已经熬红,声音也有些嘶哑,但依然能够感受到这名老党员扑面而来的活力。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某是某庄镇许多道德模范的缩影,他们默默奉献,不计回报。疫情当前,毫不退缩。“在得知新型肺炎疫情日趋严重时,尤其是我们村上,外出务工人员众多,村干部人手紧张,防疫工作难度大,我想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多一名党员就多一点带动。”某简单的几句话,却让人感受到力量,感受到忠诚。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5

新春佳节刚刚过去,但这个春节我们每个人都过得并不轻松,武汉乃至全国的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但是,在这种人人自危的时候,却有一群人离开家乡,离开刚刚团聚的家人,踏上前往武汉的道路,他们被称为“逆行者”,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病毒发源地,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他们却头也不回向那里进发。在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是17年前曾领军迎战非典的钟南山院士,年龄最小的,是一群20出头的年轻医护人员。在全国,一共有130多支医疗队到达武汉,抗击疫情。他们的行为令人动容,当然,除了他们,也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奔向武汉,有警察,也有军人,更有一些普通人,他们带去的不止是物资与人力,更多的是全国人民对疫情的关心,与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决心。

在这个特殊时期,受到特别关注的,除了疫情与武汉之外,还有因为疫情导致推迟开学的中小学生们。为了不误学业,学而思网课、猿辅导等网上在线教学平台都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网课,足可见社会的重视。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之时,我们不是奔赴前线的医学专家,不是驰援武汉的医疗人员,而是一名正在备战2020年高考的高中生,疫情一定会过去,高考也一定会到来,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不能因为疫情就放下手中的笔,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全力以赴,战胜疫情,赢取高考。

在这里,我对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1.在寒假中,尽量避免外出,外出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重个人防护。

2.在出现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居家休息观察,定时测量体温,把握个人身体状况。

3.作为高考考生,更多的是积极备战高考,在假期中用心完成老师留的作业,有条件的同学还应该在网课平台上收看网课,把握好弯道超车的机会,不要聚众玩乐,顾此失彼。

一群人,一起拼,一同风雨,万众一心。每一束微光都可以被照亮,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上阵拼搏的不只有那些白衣天使中的最美逆行者们,每个人都可以发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高三加油,高考必胜。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6

她没有防护服,只有一张群众都熟悉的面孔,戴着普通的口罩;她没有请战书,坚守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这几天,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总有一个身影忙碌在坡西村疫情防控现场。她就是_镇坡西村党支部书记_。自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她就团结带领村党员干部群众,全身心的投入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

摸排返乡人员是防控工作的重点,由于春节期间返乡人口多,人员混杂,而村主任年前就外出去了湖南,排查的重任就落在了_身上,她和村民小组长一起挨家挨户摸排外来返乡人员情况,登记好详细信息,坚决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最终排查出21个返乡人员,安排24小时专人盯守。同时对入村道路用围挡进行了封闭,对进出入村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登记检查,并成立了党员先锋岗,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做到了无缝对接。依法依规对过往车辆及人员实施疫情排查消毒测量体温等防控措施,确保不漏一车一人。为了减少更多的人员接触,不让其他村干部有感染的危险,_更是自己承担了每天的体温监测工作。

为了提高群众的防患意识,她亲自带领村干部悬挂宣传横幅,张贴通告,通过村委会广播,循环播放疫情防控语音,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知识。由于封村村民不得随意外出,谁家缺了生活物资,她第一时间就去购买。谁家有困难,她第一时间帮忙解决。因为疫情村里的孩子都没办法上学,_主动联系在村的大学生,并把村委办公室腾出来让他们上课使用,保障了村里孩子延期不延学。每当大家问她为什么这么拼,她说:“大家这么理解配合我的工作,我也要保障好他们的生活,都是我村的村民,我要对他们负责到底。”

2020年2月10日,镇妇联在妇联群里发了一封关于为疫情防控捐款的倡议书,_看到后,私下联系了镇妇联主席,主动捐款了5000元,并嘱咐说希望不要让别人知道,_说:“我不是医护人员,不能奋斗在防疫一线,我只希望自己可以尽一点绵薄之力,希望这5000元可以给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多买几身防护服。”

她鲜明旗帜、亮明身份、用血肉之躯为群众筑起铜墙铁壁,她巾帼不让须眉,以让广大群众见到党旗就感到心安为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疫情不退,党员不退”的承诺!

在_镇,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疫情发生以来,_镇党委、政府组织全镇广大党员干部迅速入战斗状态,把党小组、共产党员突击队等党组织建立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线,采取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带头分片包干、全覆盖登记排查、全方位服务引领等方式,500多名共产党员和群众志愿者全部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织密网格、精准防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堡垒无言,却能凝聚起所向披靡的无穷力量;旗帜无声,却能产生出率先垂范的强大效应。关键时刻,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我们相信,在党组织的坚强带领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赢肺炎疫情这场歼灭战,共同守护和谐美好家园。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7

每年春节,我们一家人都会外出旅游。但是今年春节,一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病突然袭击全国,我们的旅游计划只好泡汤了。

这几天,妈妈上班早出晚归,我几乎见不着她的身影。我埋怨妈妈不陪我,她说她是医护人员,理当义无反顾冲在了“战斗”的第一线。她让我和爸爸乖乖呆在家里,不要出门,外面有病毒很危险,可她却天天独来独往去医院上班。爸爸一边安慰我,一边给我讲解此次病毒的危害,还一起观看了关于病毒的新闻、视频、图片。一串串关于病毒的数据、一张张患者在医院救治的照片、一段段相关部门现场直播的视频,看得我心惊胆战。我真傻,我怎么能责怪妈妈不陪我呢?她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不失去爸爸妈妈,为了更多的爸爸妈妈不失去孩子呀!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白衣天使”,舍小家为大家,真让我无比自豪!

但我还是很担心妈妈。每一个妈妈上班的日子,我简直度日如年。我一次次地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一次次地默默祈祷,祝妈妈健康平安!每一次,妈妈下班回来,当大门打开的一瞬间,我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只见妈妈头发凌乱,两眼通红,摘下口罩后,红肿的脸上和鼻梁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感谢像妈妈一样的“白衣天使”们无私地付出,虽然病毒可怕,但是只要有你们在,我们一定能很快战胜它们!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8

_同志现年35岁,男,汉族,中共党员,2010年10月入党,现任略阳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助理医师。他自参加工作以来,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诚恳待人,团结协作,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医院的安排部署,他以时不待的精神,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勇挑重担、冲锋陷阵,充分发挥共产党模范带头作用,他始终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奋战在防控疫情第一线。

大年三十,正值万家团圆时刻,我院接到上级部门指示,要求从1月25日(大年初一)开始组织医务人员到略阳火车站对出站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医院党支部立即响应,连夜动员部署,他毅然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逆行”。关键时刻发挥党员冲锋在前模范带头作用。1月25日上午九点,他提前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略阳火车站,对出站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疫情排查,讲解防控知识。

1月28日,疫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扩散,确诊及疑似病例愈来愈多,按照医院安排他被调配到医学观察组,意味着可能接触有待确诊病例,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他不能照顾家人,说实在的,心里有点不愿,因为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小的10个月),但他是一名党员,党培养了他,他不能拒绝,必须冲在前线,疫情当前,舍小家顾大家。

在疫情形式严峻情况下,又正值春节买饭买菜困难,根据医院目前实际困难,为解决好在院职工春节期间吃饭问题,作为一名党员,他也尽力想办法为医院解忧,将自产新鲜蔬菜、大肉等物资捐赠给医院食堂,虽然不多,但也能解决医院目前生活上的燃眉之需,也为早日战胜疫情提供了物资保障。

2月6日,该他前往留观病房工作,准备好自己的日常用品,告别家人及两可爱的孩子,他向所在的小组报到了。他在病区,首先做好每位接入者(需留观人)病史的详细询问与记录,每天定时嘱体温自测,然后详细记录,询问每天留观人员的健康状况,并上报相关部门。还给予留观人员心理疏导,缓解在隔离病房的烦闷,指导健康生活,以及卫生的打扫及病区病房的消毒等工作。他休息时,通过网络直播,学习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第五版资料,并及时领会和掌握。

2月10日晚,接上级通知,现有留观者全部解除,他的心一下子愉悦起来,说不出的那种高兴,把好消息告诉留观人员,他们哪种高兴的笑脸,所有的焦急没有了,就问他,可以收拾随身物品,能否回家了,他的回答是:“赶快吧,他也想透个风”。不到一会功夫,所有人都收拾好了,陆续有人大声喊叫:“王大夫,这几天辛苦你们了,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下楼?”他挨个回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全心全意为病患群众服务是他的一贯宗旨,长期以来他都格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他知道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自己所做的这些努力,离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还远远不够,为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他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严于律己,时刻牢记党的教导,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水平。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努力做到慎言、慎行,在思想上、行动上严格按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力求率先垂范,服从安排,为患者服务,为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共产党员而不懈努力奋斗。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9

与死神赛跑,他们不眠不休坚守一线

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专科医院,观察区、隔离区、“红区”,这些名词,让普通人望而生畏。但是,武汉市6万名医务人员在繁重工作中坚守岗位,1.5万余名“白衣战士”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武汉市七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说,自1月22日开诊以来,医院开辟了6个诊室24小时接诊,安排9名医生同时为门诊患者服务,每天平均接诊患者在千人左右。

1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护士王源媛,主动请缨成为医院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动作再麻利一点,就能再多诊治一个病人。”防护服穿脱一次需要近半小时,为了将时间全部用在病人身上,她8个小时不吃不喝,护目镜泛满水珠,手汗湿到皮肤发皱。

随着各地“援军”陆续到来,武汉部分医护人员得以暂下火线轮休。

1月28日,听说女儿奋战一个多月后“安全回来了”,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感染科护士柴应兰的父亲给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她们的工作任务重,病房收治危重病人多,她们每天工作时间长!她们的工作环境艰苦危险,……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每天如此高强度、高压力的连轴工作!这是她们的常态。但是,她们没有胆怯、退缩,她们没有叫苦、叫累,她们时刻都陪伴在患者身边……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她们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从四面八方赶来紧急驰援的医护人员,来不及休整,就立刻冲入一线。

1月29日,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施娟美随浙江医疗队驰援武汉,按照领队宋栩彬的叮嘱,为了不污染防护服,节省时间,护士们一下车,就立刻剪掉长发。

1月29日零点到4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刘亮协同医生医治4名危重患者。前线医务工作者穿着足足5层厚的衣服,来完成抽血、血气分析、打针等各项护理措施。休息一段时间后,她紧接着上当天16点到20点的排班,“在厚厚的防护服下,一切细小的动作都变得如此困难,4个小时没有停歇,汗水早已经湿透衣服。”

到达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才几天,江苏援鄂医疗队队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孙立群已经嗓音沙哑。连日来,她每天上午和本地医生们一起查房,指导制定治疗方案,下午2点才顾得上吃午饭,饭冷了便用开水泡一泡,对付一下。

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斗士倒下了,我们还有无数的斗士冲锋在前,一如既往地坚守阵地,去迎接未知的挑战!”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赶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的护士黄艳清,看到一名武汉医生被感染后依然坚强的眼神,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广大医务工作者以近乎不眠不休的工作热情抗击疫情,救治病患。连日来,武汉越来越多的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10

华科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护人员:

必须冲锋在第一线

“姑娘,是你吗?感谢你送我的盒饭!我快康复了,来跟你道别!”那一瞬间,田洁的心里暖暖的。

田洁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主管护师,是最早奔赴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之一。一天晚饭时间,她注意到,远处一个年轻人推着一位坐着轮椅的老爹爹,两人手中没有吃的。于是她把还来不及吃的盒饭送给了他们:“这是干净的,我们的员工餐。”

没想到年轻小伙感动得连声道谢:“我和父亲感谢你,我们现在正缺吃的。”听到他们诚挚的话语,田洁之前所有的疲惫,在那一刻化为乌有。没想到,几天后,这位老人又通过防护服上的名字认出了正在为病人输液的田洁。

1月25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接到通知,需改建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接收医院。医院25日连夜开始进行病人转运清空病区工作,26日开始通宵施工改建,27日晚上6点开始接收病人,28日成立临时党支部。“现在我们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里面90%都是党员,还有许多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冲锋在第一线。”临时党支部书记祝文涛说。

赵利波医生年前值完普通病房的最后一个夜班后,和同为医生的妻子把刚6个月的孩子送回老家照顾,连夜返回武汉,2月1日来到病房。为了节约防护服,他每次都穿着一次性纸尿裤,尽可能延长工作时间。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党员,虽然还在哺乳期,也第一时间报名,时刻准备上抗疫的最前线。

成为定点医院后,中法新城院区开通3个病区,接收的病人80%都是急危重症病人。截至2月5日,中法新城院区已收治700多例急危重症患者。2月5日,院区再扩充建设550张床位,目前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改建,预计4天后开始收治重症病人。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11

重症监护室新婚护士黄艳清:

缺医护人员 我义不容辞

“当我说要报名去参加援助武汉的医疗队时,他不太相信。”黄艳清回忆,丈夫看到了她的决心,没有多劝,支持她的决定,虽然眼神里流露出许多不舍。

黄艳清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目前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护理着30多名确诊患者,其中绝大多数病情较重。

“我瞒着公公婆婆,说自己科室紧急加班,赶紧收拾行李就出发了。”黄艳清说,“后来婆婆知道我去武汉了,一直在担心我的安全。”

出征时,黄艳清结婚才20多天。她和丈夫本来打算春节期间休婚假,去云南度蜜月。“旅游的路线,我和老公计划了好久,只能以后再去。现在来了武汉,我们通过微信视频缓解思念。”黄艳清说。

“疫情发生后,急缺医护人员。我本来就是学医的,去武汉支援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当朋友问她为什么新婚后就来武汉时,她如此回答。

黄艳清每天在重症监护室里事无巨细地照顾患者:为患者翻身,戴着3层手套给患者打针采血,为病房打扫消毒……黄艳清与很多来支援的护士姐妹一样,在家里有亲人的宠爱照顾,但在武汉,她变成了英勇的战士。

“把整套防护装备穿戴好那一刻,感觉喘不过气,需要使劲呼吸。”不久前,黄艳清收到了一批黄色防护服。她穿上后去病房,坚持了20分钟,实在受不了。在走廊上调整了10分钟,她咬牙回到病房,一直坚持到下班。

每天面对那么多确诊患者,难道不害怕吗?

黄艳清在日记里写道:当我亲眼看到一名医生不慎被感染住进了金银潭医院5楼监护室时,我还是忍不住心疼。但我看到他毫不畏惧的眼神,心里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们还有无数斗士冲锋在前,一如既往地坚守阵地。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12

与死神赛跑,他们不眠不休坚守一线

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专科医院,观察区、隔离区、“红区”,这些名词,让普通人望而生畏。但是,武汉市6万名医务人员在繁重工作中坚守岗位,1.5万余名“白衣战士”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武汉市七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说,自1月22日开诊以来,医院开辟了6个诊室24小时接诊,安排9名医生同时为门诊患者服务,每天平均接诊患者在千人左右。

1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护士王源媛,主动请缨成为医院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动作再麻利一点,就能再多诊治一个病人。”防护服穿脱一次需要近半小时,为了将时间全部用在病人身上,她8个小时不吃不喝,护目镜泛满水珠,手汗湿到皮肤发皱。

随着各地“援军”陆续到来,武汉部分医护人员得以暂下火线轮休。

1月28日,听说女儿奋战一个多月后“安全回来了”,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感染科护士柴应兰的父亲给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她们的工作任务重,病房收治危重病人多,她们每天工作时间长!她们的工作环境艰苦危险,……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每天如此高强度、高压力的连轴工作!这是她们的常态。但是,她们没有胆怯、退缩,她们没有叫苦、叫累,她们时刻都陪伴在患者身边……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她们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从四面八方赶来紧急驰援的医护人员,来不及休整,就立刻冲入一线。

1月29日,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施娟美随浙江医疗队驰援武汉,按照领队宋栩彬的叮嘱,为了不污染防护服,节省时间,护士们一下车,就立刻剪掉长发。

1月29日零点到4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刘亮协同医生医治4名危重患者。前线医务工作者穿着足足5层厚的衣服,来完成抽血、血气分析、打针等各项护理措施。休息一段时间后,她紧接着上当天16点到20点的排班,“在厚厚的防护服下,一切细小的动作都变得如此困难,4个小时没有停歇,汗水早已经湿透衣服。”

到达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才几天,江苏援鄂医疗队队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孙立群已经嗓音沙哑。连日来,她每天上午和本地医生们一起查房,指导制定治疗方案,下午2点才顾得上吃午饭,饭冷了便用开水泡一泡,对付一下。

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斗士倒下了,我们还有无数的斗士冲锋在前,一如既往地坚守阵地,去迎接未知的挑战!”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赶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的护士黄艳清,看到一名武汉医生被感染后依然坚强的眼神,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广大医务工作者以近乎不眠不休的工作热情抗击疫情,救治病患。连日来,武汉越来越多的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13

为了守护患者生命,他们与家人主动隔离

这些“白衣战士”,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时值春节,谁不盼望与家人团圆,共进一顿年夜饭?

“亲人们勿念”“不畏惧不退缩”“我是医生”“我们坚守”……除夕夜,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手举这样的纸条,给亲人拜年。

1月31日晚,一张两鬓斑白的医生坐在楼道吃饭的照片出现在朋友圈,令不少网友心疼不已。这位医生名叫朱少华,是江夏区中医医院内科主任。疫情发生后,每天“白+黑”连轴转,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宿舍休息,没有回家吃过一顿饭。31日,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烧了一桌饭菜,煲了汤,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回家吃顿饭。为了安抚家人,朱少华答应了。为避免交叉感染,朱少华到家后,坚持不肯进门,他让家人拿来一高一矮两把凳子,就坐在楼道里吃起饭来。吃完饭,朱少华没有停留片刻,马上离开了家。

“抗击疫情,保卫这座城市,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人。”采访中,很多医护人员都这么说。

来自四面八方的援鄂医疗队,放弃本可以与亲人团圆的春节,不远千里来到这里。

43岁的李连香是陕西省人民医院感染控制科副主任,就在几天前,她的父亲刚刚过世,忍着悲痛,她主动报名加入支援湖北的医疗队。李连香说,对于自己的选择,家人虽然担心,却也支持,只是要瞒着年迈的母亲。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卢毅荣有个“贴心小棉袄”,他来武汉支援后,妻子给他发信息:“女儿每晚都哭着要爸爸,不肯睡觉。”一天晚上他终于抽空和女儿视频时,女儿一直哭着说:“爸爸你去哪了?什么时候回来啊?”卢毅荣告诉女儿:“爸爸和很多叔叔阿姨在打怪兽,打完怪兽很快就回来了!”女儿这才放心地去睡觉。他在日记中写道:“是啊,这里有无数的爸爸妈妈在打怪兽,而且,很快就胜利了,真的,很快!”

在武汉,在全国,许许多多“白衣战士”舍小家为大家,直面疫情,英勇奋战。他们决心已定:不获全胜,誓不收兵!

祝最美“白衣战士”们平安凯旋!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14

华科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护人员:

必须冲锋在第一线

“姑娘,是你吗?感谢你送我的盒饭!我快康复了,来跟你道别!”那一瞬间,田洁的心里暖暖的。

田洁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主管护师,是最早奔赴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之一。一天晚饭时间,她注意到,远处一个年轻人推着一位坐着轮椅的老爹爹,两人手中没有吃的。于是她把还来不及吃的盒饭送给了他们:“这是干净的,我们的员工餐。”

没想到年轻小伙感动得连声道谢:“我和父亲感谢你,我们现在正缺吃的。”听到他们诚挚的话语,田洁之前所有的疲惫,在那一刻化为乌有。没想到,几天后,这位老人又通过防护服上的名字认出了正在为病人输液的田洁。

1月25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接到通知,需改建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接收医院。医院25日连夜开始进行病人转运清空病区工作,26日开始通宵施工改建,27日晚上6点开始接收病人,28日成立临时党支部。“现在我们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里面90%都是党员,还有许多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冲锋在第一线。”临时党支部书记祝文涛说。

赵利波医生年前值完普通病房的最后一个夜班后,和同为医生的妻子把刚6个月的孩子送回老家照顾,连夜返回武汉,2月1日来到病房。为了节约防护服,他每次都穿着一次性纸尿裤,尽可能延长工作时间。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党员,虽然还在哺乳期,也第一时间报名,时刻准备上抗疫的最前线。

成为定点医院后,中法新城院区开通3个病区,接收的病人80%都是急危重症病人。截至2月5日,中法新城院区已收治700多例急危重症患者。2月5日,院区再扩充建设550张床位,目前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改建,预计4天后开始收治重症病人。

抗肺炎疫情的感人事迹篇15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疗当中,关口前移,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可以减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汉的重症医院里就有这样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队,冒着风险与死神赛跑,一次次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麻醉医生。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17个重症病区。来自同济医院和各医疗队的18名麻醉医生混编成一支插管小分队,两人一组,24小时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岁,有心脏病,几天来在高流量吸氧的条件下,氧饱和度还始终处于低位,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改善,就会因为缺氧造成多器官损害。

待麻药起效后,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体内储备的氧气维持循环,她必须要在30秒内将一根导管从患者口腔插入气道。

平时这样的插管动作王晶晶已做过几千次,但此刻,防护服、手套减缓了她的动作,眼罩、头罩模糊了视线。

精准快速,几乎在同一时间,护士在导管近端接上呼吸机,患者的氧饱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监测仪器上的数据变化和声音提示,插管成功。这次操作她们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个85后,她总说自己是个迟到的战士。春节前因为曾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了14天的隔离。所幸,最终核酸检测为阴性。还在隔离期时,王晶晶就发出了请战书。

随着危重症患者治疗关口的前移,这些天让王晶晶高兴的是,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拔管,脱离呼吸机的辅助。

推荐访问:肺炎 疫情 感人事迹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事迹 肺炎疫情先进事迹 对于疫情肺炎的相关资料事迹 抗击肺炎疫情医务人员事迹心得体会 抗击肺炎事迹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个人先进事迹 肺炎疫情英雄事迹 抗击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英雄事迹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先进人物事迹